選單 首頁 搜尋

修復比買新的貴40億!挪威國防部要報廢護衛艦

東森財經新聞 2019/06/26 11:39 東森財經新聞 字級:
讀稿
修復比買新的貴40億!挪威國防部要報廢護衛艦

修復船艦的費用竟比買新的還貴?根據挪威媒體「NRK」報導,挪威國防部表示,由於修復成本考慮和賠償的不確定性,挪威將退役去年與油輪相撞沈沒的導彈護衛艦「英斯塔號」(HNoMS Helge Ingstad), 並準備將之報廢拆解。至於是否再重新打造新的一艘護衛艦,挪威海軍則尚未決定。

 

據陸媒《觀察者網》引述挪威媒體報導,挪威國防部在報告中指出,因挪威擁有很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領海,因此,「英斯塔號」護衛艦沉沒事件對挪威的國防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影響。而為了保障國防安全,彌補「英斯塔號」軍艦沉沒帶來的「戰鬥力缺失」是十分必要的。

 

▼挪威國防部表示,由於修復成本考慮和賠償的不確定性,將退役去年與油輪相撞沈沒的導彈護衛艦「英斯塔號」。(圖/取自維基百科

 

此外,挪威皇家武裝部隊也針對「英斯塔號」護衛艦的艦體狀況提出報告,估計修復「英斯塔號」護衛艦不僅將耗時5年,花費更達約120億至140億挪威克朗(約新台幣440億至513億元);而購買一艘新同級戰艦大約要110億至130億挪威克朗(約新台幣400億至476億元)。對此,挪威國防大臣伊娜‧埃里克森‧瑟爾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政府現在認為,與其花費重資對『英斯塔號』進行修復,不如將其報廢」。

 

▼「英斯塔號」在去年11月8日凌晨與一艘油相撞後受損,因艦體嚴重進水傾斜,經過數次搶救未果後沉沒。(圖/取自navaltoday 推特

 

事實上,挪威海軍總共建造了5艘同級護衛艦,但為彌補「英斯塔號」的缺口,如今必須增加其他戰艦的出勤率。不過,挪威國防部也表示,雖然有必要填補戰力空缺,但目前還未決定是否造一艘新艦,並且,重新開啟造船業生產線的成本也很高,挪威海軍可能會增購一艘潛艇來替代「英斯塔號」。

 

至於「英斯塔號」則是在去年11月8日凌晨與一艘油相撞後受損,因艦體嚴重進水傾斜,經過數次搶救未果後沉沒。直到4個月後,挪威海軍才將沉船打撈出來。

 

 

(封面圖/取自navaltoday 推特

 

看更多

千億潛艦國造鮋魚級被嫌吵!慘遭印度海軍退貨

印度從法國引進的「鮋魚級」潛艇,其中已有1艘在2017年服役,不過近日卻傳出印度海軍在驗收常規潛艦二號艦時,發現其發動機和螺旋槳的噪音過大;對此,印度海軍目前已要求造船廠對對重大缺陷進行修改,否則該艦不能正式服役。

 

綜合外媒報導,印度在2005年與法國DCNS集團簽署協議,投資了35億美元(約新台幣1100億元,下同)採購6艘法國「鮋魚級」常規潛艦。該型潛艇第一艘「卡爾菲利」(INS Kalvari)已在2017年12月14日服役,第二艘及第三艘分別命名為「坎德里號」及「卡蘭號」,目前艦艇處於最後測試階段,預計今年服役。

▼該型潛艇第一艘「卡爾菲利」(INS Kalvari)2015年進行海試。(圖/取自推特@SpokespersonMoD
 

報導提到,印度海軍的鮋魚級潛艦二號艦「坎德里號」在試行中出現嚴重缺陷,發動機和螺旋槳不僅發發出巨大噪音,還有35個缺陷待改善。潛艦最重要的其實就是低噪音,通常海軍在飛機、戰艦和潛艇上會安裝聲納探測器,以尋找敵方潛艇發出的聲音,一旦噪音過高,可能就會被敵方發現。

 

由於「鮋魚級」潛艇的AIP系統當初設計運行噪聲低,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輸出功率在200千瓦以上,可使鲉魚級潛艇以4節左右的安靜航速在水下狀態連續航行18至21天,比普通的柴電常規潛艇提高了20至30倍,在運行過程中不會產生額外的噪聲、熱訊號或其它的尾跡訊號。

 

印度海軍的「鮋魚級」潛艦二號艦在這次試行中出現高噪音問題,讓外界相當震驚,潛艦真的下水服役的話,將成為致命打擊。除了高噪音的問題外,報導還點出「坎德里號」有35項嚴重缺失,印度海軍已要求潛艦在服役前要修改完成;據了解,由於這些測試都要在平靜的海面上進行,印度季風季一般來說要到9月才結束,這也表示「坎德里號」正式服役要等到9月以後才能完成。

 


(封面圖/翻攝自推特@SpokespersonMoD

 

俄蘇35為何被陸殲16、殲10C慘電?「關鍵罩門」曝光

▲俄羅斯的蘇-35戰機,有著最強「側衛」(Flanker)或「超級側衛」之稱,是公認的蘇霍伊(Sukhoi)蘇-27家族中最強大的改良戰機。(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俄羅斯的蘇-35戰機,有著最強「側衛」(Flanker)或「超級側衛」之稱,是公認的蘇霍伊(Sukhoi)蘇-27家族中最強大的改良戰機。去年,大陸便為了增加空軍的多樣性,從原本的戰略防禦型轉向全面攻防型,故而向俄購買了蘇-35戰機。但日前有報導指出,在實戰演練中,蘇-35卻被殲-16和殲-10C壓著打,而其中卻僅是因為一個設備的缺失。

 

蘇-35(北約代號:Flanker-E)是四代半重型戰機,具有遠程、多用途、空優和打擊的特性,和蘇-27有著相同的性能特徵和零件;也被公認是蘇-30的一種特製版,蘇-35比起蘇-27、蘇-30、蘇-33都有更大的機翼和引擎。在提及蘇-35時,俄羅斯都會特別地去讚頌它所攜帶的雪豹-E被動掃描雷達,以及AL-41發動機。

 

▲歐洲颱風戰鬥機機頭的墊子掃描陣列雷達。(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被動掃描雷達,是一種透過藉由天線表面陣列所發出的波束的合成方式,來改變波束掃描方向的類達。這樣的設計有別於機械掃描的雷達天線,可以減少或完全避免使用機械馬達驅動雷達便可以達到的涵蓋較大偵測範圍的目的。

 

然而,根據新浪軍事報導,軍事評論人士透露,北京向俄方採購了24架蘇-35戰機全部到位後,這架戰機在設備上非常的先進,在2017年底已經有著相當的名聲,蘇-35和F-22在戰場上空相遇,纏鬥了約40分鐘,讓這架戰機因此聲名大噪。

 

▲有一方面的說法認為,大陸解放軍自製的殲-16和殲-10C戰機比起蘇-35更加的優秀。(圖/翻攝自每日頭條

 

而大陸解放軍在公布殲-20隱形戰機後,仍決定要採購24架蘇-35,更是讓它更加地被廣為人知,因為大陸在擁有相當實力的戰機之餘,仍收購此戰機,無疑是變相的肯定其性能。不過有一方面的說法認為,大陸解放軍自製的殲-16和殲-10C戰機比起蘇-35更加的優秀;近期在實戰演練中,蘇-35更是被殲-16和殲-10C壓著打。

 

分析指出,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後果,竟是因為俄羅斯最引以為傲的「雪豹-E」雷達(Irbis-E),雖然這項設備是俄羅斯最先進的被動電掃雷達,但也因為其必須藉由接收到目標發射的電磁波才能獲取的目標的方位,因此在距離的測量所需要的時間也相對長,因為還要經過多次的探測和資料運算才能得到確切的位置。

 

▲殲-16和殲-10C都安裝了最新進的主動電掃雷達,因此在這次的演習中,能利用其優勢,快速的鎖定機動性超強的蘇-35,繼而得勝。(圖/翻攝自新浪軍事)

 

而主動雷達則是靠本身發射的電磁波,能快速探測到目標及精準的定位,在時間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殲-16和殲-10C都安裝了最新進的主動電掃雷達,因此在這次的演習中,能利用其優勢,快速的鎖定機動性超強的蘇-35,繼而得勝。

 

還有分析指出,長久以來,大陸的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他們航空工業領域中的弱項。但戰機也並非由發動機的性能來決定成敗: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解放軍的在戰機雷達的研製上有著超乎預期的成果,使得解放軍的空軍實力大大的提升;以戰機雷達來說,俄羅斯在最新的蘇-57戰機上才安裝第一款主動電子掃描雷達,但大陸的解放軍早在4代機上就已經大量安裝了主動電掃雷達。

 

【往下看更多】
別怪台積電!台股盤中暴跌千點 學者曝背後關鍵原因
台股創史上最大跌點 證交所喊話:基本面穩固
單日最大跌點來了?台積重摔7% 台股、台指期血噴逾千點

 

【今日最熱門】
陸男買4600台手機「當網軍」賺1300萬 落網只罰20萬
獨家/蔣萬安悄赴大寶校慶 「萬人迷」父子檔被學生搶拍
《美國偶像》曼迪莎陳屍家中 父親悲吐:明明很健康

 

分享 目前無推薦商品

分享
目前無推薦商品
上一張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