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無症狀 的結果 │ 最多顯示前600筆

女兒前年疑染腦膜炎住院趙小僑備受煎熬

腦性麻痺,有6成的人、小孩子也會產生一些心理上所謂的創傷症候群。」腦膜炎感染難以防備,因為每10-20人中就有1人是無症狀帶菌者,主要透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染,而最容易感染腦膜炎的高危險族群是1歲以下嬰兒,其中又以3-6個月大是高峰確診年齡,尤其暑假孩童群聚機會多,醫師提醒家長應及早預防腦膜炎。長庚兒童感染科黃玉成教授:「戴口罩勤洗手這個都是常見需要做的,然後再來維持自己適當的抵抗力,生活的作息我想這還是很重要,但是在小小孩的免疫力,真的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最後一個支柱是如果已經有適當的疫苗,已經研發出來的......
05-21 10:40

40歲女「不菸不酒」卻驚見腫瘤醫示警7類人快篩檢

高度懷疑是胰腺癌,而她唯一的風險因素只是母親患有糖尿病,其他家族史則不清楚。。林相宏指出,事實上,70%的早期胰腺癌是無症狀的,幸運的是,少數腫瘤可能會引起胰腺炎而導致腹痛,或者阻塞膽道導致黃疸和面色發黃,否則要依靠症狀來早期發現實在很困難。那麽,如何早期發現「癌王」呢?他強調,絕對要從以下七大高風險族群入手,在沒有症狀時開始進行篩查,像是先天風險有胰臟癌家族史者,此種病患發生胰臟癌的年紀往往較年輕,常常小於50歲;特定遺傳基因突變者,除了胰臟癌外,同時也容易罹患乳癌、卵巢癌、大腸癌。後天風險則有抽菸,大約......
05-15 14:42

40歲女不菸不酒罹癌王醫一看:3公分了

林相宏猜測,該女罹患胰臟癌的唯一風險,「只有媽媽有糖尿病,其他家族史不清楚,像這樣的病例,臨床上其實不時會遇到」。林相宏指出,事實上,有7成的胰臟癌在早期時是無症狀,「運氣好的少數腫瘤,引起胰臟發炎、肚子會痛,或是阻塞膽道,引起黃疸,臉色發黃」,否則要靠症狀早期發現胰臟癌,是一件很難的事,「就像這個病人,其實症狀也是不明顯」。林相宏提及,雖然胰臟癌能透過胰臟癌指標發現,不過,在臨床上其實不好用,「如果胰臟癌指標異常,最後得到胰臟癌的機率是小於百分之一「0.9%」。罹患胰臟癌的病患,胰臟癌指標上升的比例也只有......
05-14 10:15

腸病毒大流行!絨毛玩具成傳染媒介6大QA一次看

托機構育機構等處最容易傳播,可經由接觸或以飛沫方式感染幼兒而造成,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玩具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兒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腸病毒何時流行?潛伏期與可傳染期各是多久?腸病毒流行期為每年4至9月,夏季為高峰期,但在亞熱帶國家全年都可能發生。腸病毒潛伏期約2至10天,病人大多可在一週左右痊癒,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痊癒後,腸病毒還會隨著糞便排出達8到12週......
05-10 10:00

今年首例!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生菜沙拉疑似為感染源

案「出生未滿1個月」累計14例,其中出生至發病日日距小於3日「含」者占93%。疾管署指出,李斯特菌普遍存在於泥土、汙水、蔬菜、市售肉品,亦可存在於部分無症狀的人類、哺乳類動物及鳥類腸道,主要經由食用遭污染的食物感染,國內曾於經包裝的即食肉品檢出此菌,另生魚片也是高風險食品。潛伏期通常為21天「3-70天」,感染後的病況嚴重程度視感染者之免疫狀況而定,免疫力正常者不易受到感染,或是感染後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對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可能引發侵襲性感染,可導致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05-07 20:29

新/寶林茶室再增1死66歲男搶救不治

症狀,住院後病況急轉直下,使用葉克膜搶救住在加護病房,於今「27」日11點35分宣告不治,死因為多重器官衰竭,不過同事行友人無症狀。。台北市衛生局最早是在24日中午接到新北市衛生局通報,39歲A男與50歲B女3月22日中午至信義區百貨公司A13餐廳用餐,2人當晚8點、10點分別開始出現症狀,A男23日到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就醫,24日凌晨再至台北馬偕醫院就醫後不治;B女是24日到診所就醫,症狀輕微。而目前,又接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光醫院及三軍總醫院通報,30歲C男、40歲D男、66歲E男3人分別於......
03-27 12:11

今年首例!女童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冒紫斑匡列19人

雙球菌B型最常見。疾管署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者或帶菌者之喉嚨及鼻腔分泌物或飛沫,須透過親密或長時間接觸方可有效傳播,健康者可能呈現無症狀鼻咽部位帶菌,其中僅少數帶菌者會發展成侵襲性疾病,免疫低下者較容易致病,其潛伏期約210天,主要症狀為發燒、劇烈頭痛、頸部僵直、噁心、嘔吐、出血性皮疹等,有時也會出現昏迷和譫妄等症狀,嚴重時甚至休克死亡,需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1歲以下的嬰兒,臨床症狀較不典型而不易察覺,常只有發燒、嘔吐症狀,另可能會出現躁動不安、哭叫、不易餵食等症狀,或有囪門突出的情......
03-19 22:38

癌中之王難察覺!4警訊恐是胰臟癌有這習慣機率高3倍

倍,且戒菸20年後的罹癌風險才能降到與常人相等。。台北市衛生局曾提出,由於胰臟癌早期幾無症狀,病人確診常已是晚期甚至末期,診斷相當困難,8成無法手術切除,需使用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效果都十分有限,術後5年存活率不到15%,無法手術切除者的預後更差,5年存活率低於5%。早期診斷出的有近八成是透過腹部超音波及血液檢測被篩檢出來,因此定期健康檢查至關重要。。胰臟癌治癒的機會十分有限,要降低罹患胰臟癌風險,專家表示除戒菸、戒酒外,飲食均衡也相對重要,可於日常飲食中就避免攝取過多高動物脂肪食品,......
03-05 20:32

聚焦真相/當心!前兆無痛癌易忽略發現恐末期

出現一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莫名奇妙的發燒跟疲倦,你也應該去檢查一下,你身上是不是有一些癌細胞。」無痛癌症殺手包括被稱為癌王的胰臟癌,平均存活率只有5%,還有肝癌。初期都毫無症狀、沒有痛感,發現時往往已經晚期。而肺腺癌以及好發於華人地區的鼻咽癌,症狀都像感冒,經常被忽略。敏盛醫院副院長兼外科醫師江坤俊:「如果因為症狀才來檢查,通常癌症會比較晚期才發現啦,因為癌症要產生症狀,通常他都有一定的期別,所以所以我們才會強調定期去篩檢的重要性。」卵巢癌友林宗熙說:「假如當初我能用健檢發現這個事情,不用化療,我還是建議......
02-24 06:00

上完廁所別急著沖「尿液有泡泡」恐是腎臟出問題

同進一步解釋,腎臟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過濾血液並產生尿液,保留血液中的重要營養素像是蛋白質等,腎臟病的前期大多數是無症狀的,民眾往往要到慢性腎臟病第四期、第五期,甚至需要洗腎時才開始出現明顯症狀,如疲勞、水腫、貧血等。對於發現尿液中泡泡增多、水腫等可能是腎臟問題的症狀,謝至同強調應該立即前往就醫檢查,及早發現腎臟問題,有助於在病情惡化之前進行治療,提高治療的效果,保持定期的健康檢查,關注身體的微小變化,是維護腎臟健康的重要一環,切記不可大意。......
02-11 11:00

黴漿菌是「沒穿衣服的細菌」醫:可能誘發過敏氣喘

、更廣。黴漿菌也保留細菌的特性,可以移生在人類的呼吸道長達數週至數月,這段期間大部分的人是無症狀的。但是,當宿主的抵抗力不佳時,黴漿菌也會蠢蠢欲動,造成呼吸道發炎,讓人咳嗽生病。由於大部分感染者症狀不嚴重,因此當過去肺炎大魔王還在猖狂的時代,黴漿菌根本不被重視,沒什麼人注意。。但是,這幾年黴漿菌時常占上健康版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肺炎鏈球菌被疫苗宰得慘兮兮,病例數愈來愈少,非典型肺炎才愈受關注。二、黴漿菌與過敏氣喘體質息息相關,近年來過敏的孩子愈來愈多,因此黴漿菌的症狀也更明顯。。以下就針對一般人對黴漿菌......
02-06 17:25

高雄首例漢他病毒確診他沒戴口罩手套徒手抓鼠

手套徒手抓鼠及未戴口罩。衛生局研判個案可能於工作地點遭感染。衛生局表示,個案同職場接觸者2人目前無症狀,已採檢送驗。衛生局也立即啟動緊急防治工作,針對個案居住地、工作地進行鼠跡調查、鼠籠監測、環境消毒及滅鼠工作,截至昨日,居住地及工作地各捕獲3隻錢鼠。衛生局指出,漢他病毒症候群為感染漢他病毒引起,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鼠類等囓齒類動物傳染給人類,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的空氣微粒、污染物,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潛伏期約5至42天,平均約2週,主要感染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
02-03 21:04

女直播主不到30歲慘罹「癌王」 3大壞習慣曝光

久前因為胃不舒服就醫,原以為是消化不良,檢查驚覺罹患罕見癌症,由於早期無症狀,若病情嚴重,晚期患者的存活率一般只有半年到1年,5年的話存活率為0,相當可怕。據「看看新聞」報導,曹女因為經常胃食道逆流,來到上海楊浦區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就診,初步診斷後做胃鏡檢查,結果發現胃竇粘膜有2處潰爛發紅,進一步化驗讓醫生嚇到,因為曹女不到30歲,竟然罹患印戒細胞癌,幸好發現時屬於早期,進行微創手術恢復良好。。了解曹女的生活習性可知,她從事電商直播,平常工作壓力比較大,三餐不正常,時常不吃早餐又很常喝咖啡,另外也不時飲酒,是......
01-27 14:42

手腳麻要小心!超多腎臟病人不知有病6族群及早篩檢

腎臟病人不知有病6族群及早篩檢。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居高不下無症狀者也要篩檢嗎?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在全球盛行率高達10%以上,影響超過8億人的腎臟健康與併發症死亡率。同時,慢性腎臟病更是造成洗腎的重要原因,但因慢性腎臟病早期絕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導致及早診斷與治療的難度增加,更造成社會醫療的沉重負擔。。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CDC」公佈之統計數據,約有90%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成年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腎臟功能異常,對於無症狀者採取積極的腎功能,是否能進一步提高慢性腎臟病......
01-22 11:17

心肌梗塞年輕化醫教「心肌梗塞症狀」1表速測

志表示,心肌梗塞是需要搶時間治療的危險疾病,雖然常常是突然發作,但發作前並非毫無症狀,提醒民眾別因症狀輕微或無直接相關,而忽略是心肌梗塞發作的可能性,小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籲改善生活作息林岳志說明,心肌梗塞是嚴重的心臟疾病,其成因是心臟血管阻塞,導致心肌血流不足、缺氧壞死,若是因為血管內的脂肪斑塊形成血栓而阻塞,就是急性心肌梗塞。他指出,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分為以下3種:身體因素造成:像是高齡、肥胖者、三高者、男性、有家族史。日常生活習慣導致:如抽菸、情緒壓力、過勞、長期失眠等,都是會影......
01-02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