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今天發生規模7.1的大地震,而離震央沒多遠的猶加頓半島,在6600萬年前曾經遭到小行星撞擊,被認為是恐龍滅絕的關鍵原因。而當年撞擊的所形成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現在則有科學團隊展開「遠征364」計畫,在墨西哥灣建立鑽探平台,挖取化石和隕石殘骸,希望可以進一步解開恐龍滅絕之謎。
有著無敵神力的恐龍,到底怎麼會消失呢?科學界的共識,多半認為是隕石撞地球所形成。在6600萬年前,從天外飛來的隕石,撞擊了墨西哥的猶加頓半島,形成了寬180公里 深30公里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而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綜合大洋鑽探計畫IODP,從今年四月開始,以1500萬美元,大約新台幣4億5千萬元的經費,進行遠征364計畫。
這個計畫要在殞石坑200公里外海域,石坑500公尺高峰環以鑽油的探勘平台,挖掘化石隕石,成員包括30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和微生物學家,他們提取海底沉澱物,進行初步分析。
經過妥善保存之後,這些物質再送到德國作進一步的研究,希望能夠了解為何在地球稱霸1500萬年的恐龍會遭到滅絕的命運,但其他生物卻可以存活下來。不過也有研究團隊發現,如果小行星撞地球的時間或位置不一樣,恐龍的命運或許大不同。原來猶加頓半島富含石膏,小行星剛好撞到充滿石膏的淺水層,導致高達1000億噸的硫化物釋放到空氣中,籠罩了整個地球。
太陽溫暖的陽光遭到隔絕,讓全地球平均下降了26度,至少有3到16年的時間都處在冰點之下,也讓身軀龐大的恐龍缺乏食物,而紛紛一隻接著一隻死亡。科學家認為,如果當年沒有隕石,或是隕石撞擊的不是猶加頓半島,或許現在恐龍還是地球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