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不僅有羽毛,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連皮帶骨的恐龍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尾巴標本。攝:R.C. McKellar/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

2015年秋天,在緬甸北部密支那(Myitkyina)附近的工藝品市場,邢立達隨手接過一塊未經打磨的琥珀,僅有橡皮擦大小,裏面有幾隻古老的螞蟻和一簇褐色的羽狀物——琥珀商人說那是一種植物。

但邢立達一看到就知道那不是植物:「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上面的結構,發現了帶有羽枝和羽軸的羽毛結構。」他勸說德煦古生物研究所買下了這塊「工藝品」。

邢立達是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講師,他和加拿大薩斯喀徹温省皇家博物館(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教授 Ryan McKellar 領銜的團隊之後對這塊琥珀進行了多種無損成像掃描和顯微鏡觀察,認為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而包裹在裏面的羽狀物屬於恐龍的尾巴。

「我研究古生物已經十多年了,對恐龍感興趣也快三十年了,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可以在琥珀中找到恐龍,這可能是我生命中最酷的發現。」--中國地質大學講師邢立達

該研究團隊的論文已於12月8日發表在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雖然 McKellar 教授早於2011年就曾在《科學》上發表過於琥珀中發現恐龍時代羽毛的論文,並於今年6月再次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類似論文,但之前的兩次研究採用的琥珀標本裏面都只有孤立的羽毛,無法確定是屬於古鳥類還是屬於恐龍。而今次發現的琥珀標本裏,保留了覆蓋着軟組織和羽毛的尾巴部分,尾巴裏面還包含了至少8枚完整的尾椎骨,從而首次確認了封存於琥珀的羽毛屬於恐龍。

該尾巴部分形成小卷曲,長度約為3.67釐米, McKellar 教授說:「如果我們從尾巴中推斷,它僅有麻雀大小。」而骨骼部分長約2釐米,骨骼形態上與典型的虛骨龍類(coelurosaur)恐龍相似,再結合羽毛的提示,研究人員推測該標本屬於虛骨龍類的演化支——手盜龍類(Maniraptora)。

台北市立大學教授、論文作者之一曾國維指出:「標本沒有掙扎的跡象,也無明顯的皂化外觀,這表明標本很可能在被樹脂包裹時已經死去,但標本並沒有明顯的腐敗特徵,說明它可能剛剛死亡,是一具相對新鮮的遺骸。」

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生物科研集團透過吸了恐龍血又被困在琥珀中的蚊子,取得基因成功「復活恐龍」。那麼現實世界中科學家能否做到呢?邢立達解釋說,該琥珀標本的歷史高達9900萬年,即使用超高靈敏的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也幾乎沒有可能取得有價值的基因片段,故而復活恐龍目前仍然只是科幻電影裏的噱頭。



恐龍 尾巴 標本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