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你每月儲幾多?四幅圖解構為何近半港人入不敷出

▲行人在中環等候過馬路。(圖/端傳媒)

香港目前有逾730萬人,一直被視為繁華富庶,但有關研究報告顯示,約一半港人外強中乾,每月花光所有,有部分甚至入不敷出,靠借貸度日。這一半港人中,有基層家庭,也有中產家庭。

2016年11月21日,立法會秘書處發佈《香港家庭面對的財務挑戰研究簡報》,採取統計處數字,比較香港家庭於2005至2015年十年間的經濟負擔狀況。研究發現,香港家庭於2015年的每月平均開支高達27627港元,較十年前上升46%。

立法會秘書處留意到香港近年面對經濟增長減慢、社會流動放緩、通脹持續及物業價格飆升的問題,備受公眾及議員關注,因而發表這份研究報告。

每月現財赤,基層家庭如何應對?

入不敷出,基層家庭必定生活艱難,當下他們如何過活?46歲的莫惠嬌與17歲的兒子一同住公屋,莫惠嬌因腰背病患,不能長時間工作,因此找了一份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五至六小時的食品批發員兼職。她每月收入7000港元,時薪約45港元,雖然比香港法定最低工資32.5港元高,但很多時候連基本支出也應付不來。據《2015年香港貧窮情况報告》指出,2015年的貧窮線為2人家庭8800港元,莫惠嬌一家正生活於貧窮線下。

▼(圖/端傳媒)


莫惠嬌居於藍田公屋啟田邨,在住屋方面因獲政府資助,每月在住屋的支出只需1500港元,佔其每月總開支20.5%。她把省下來的調用到食品開支上,月花4000港元,佔其家庭總開支最大部分,達54.8%。不過,她對端傳媒表示,一般只敢買平價食材如青菜、豆腐、豬肉,每天限花60至70港元,多出來的錢,留給兒子作零用錢。

據立法會研究顯示,住屋佔家庭開支的比重最大,平均達36%,而居於私人房屋的家庭更達40.5%,居於公屋只有12%,因此,如莫惠嬌般住在公屋的基層家庭,會把省到的錢,投放在食品支出上。而研究亦顯示,居於公屋的家庭住戶開支中,食品所佔比例達46%,相比居於私人房屋的家庭所佔的23%,高出約兩倍。

可是,加上其他開支,每月即使窮慳儉過,莫惠嬌一家還是出現了300港元的赤字。她於是向政府申請「鼓勵就業交通津貼」,每月領取600港元的援助,餘下的就成為家庭的儲蓄,供兒子購買非經常性消費品,如眼鏡、波鞋等等。

在家庭財政拮据下,莫惠嬌嘆說根本無法供養自己的父母。

莫惠嬌仍然在學的兒子,則向政府申請書簿津貼及享用港鐵學生半價優惠,減低家庭開支﹔至於額外的補習需求,則依靠非牟利機構提供的免費服務。

一直為香港基層家庭提供支援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指出,非牟利機構的資源有限,未能協助所有基層家庭。因此,她建議政府從政策入手,鼓勵更多基層家庭申請屬政府扶貧援助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包括放寬入息限額及簡化申請程序。

為何中產家庭會在赤字邊緣游走?

除基層家庭外,收入相對更高的中產家庭亦面對財政難題,部分人甚至要靠借貸度日。

▼(圖/端傳媒)


35歲的黃偉強,月入3.5萬港元,是其家庭的唯一經濟支柱。他與太太同樣是大專畢業生,以8500港元租住葵芳的私人屋苑葵芳閣。現時,夫婦二人育有一名2歲的兒子,由太太全職照顧。

在香港,政府對中產沒有官方定義,據智經研究中心於2013年7月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45.5%受訪者認為中產的個人月入應達3至6萬港元。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則認為中產應以職業劃分,泛指行政人員、經理及專業人士。

相對基層家庭,黃偉強自覺屬於中產階層︰「起碼,我還有能力讓兒子讀一間比較好的Pre-Nursery(幼兒中心學前預備班),還能為老婆、兒子買保險。」

兒子出生後,黃偉強為一家三口購買危疾保險,每月花費2500港元,而兒子的每月學費及興趣班費用合共5400港元,加上夫婦二人供養父母的每月6000港元,總共1.39萬港元,佔其總開支的 41.4%。

按香港統計處的《住戶開支統計調查》顯示,黃偉強所付的教育、供養父母及保險供款開支,全非《住戶開支統計調查》內的開支項目,屬於「隱性開支」。這提醒港人在計算家庭收支時,別遺忘這些開支,否則隨時墮進入不敷支的困境。

黃偉強指「隱性開支」並非必要,但若經濟許可,他傾向維持現狀,盡力改善家人生活。

▼(圖/端傳媒)


立法會研究指出,若把供養父母的生活費、子女額外教育等「隱性開支」計算在家庭開支內,平均月入達3.55萬港元的家庭,才能避免入不敷支。

單是基本生活加「隱性」開支,已令黃偉強難以應付。他直言每月在正常情況下,總會有一、二百港元的赤字,若當月有額外開支,會先刷信用卡墊支,翌月再縮減開支還款。

年輕中產貸款還債

▼(圖/端傳媒)


立法會的研究報告指出,在財政緊絀的情況下,部分家庭不得不依靠借貸渡過財政難關,導致家庭債務近十年持續飆升。香港家庭負債額由2005年底的34.91萬港元,增至64.61萬港元,升幅達85%。當中,以私人貸款的升幅最為顯著,十年間大增2.64倍。

對於香港家庭債務急升,明愛向晴軒債務及理財輔導服務團隊主任翁麗萍指出,近年多了30多歲、月入合共4至5萬港元的年輕中產夫婦,因過渡消費及不清楚個人還款能力,不斷以私人貸款應付開支,又以貸款償還其他債務,令債款愈滾愈大,最終需申請破產。

翁麗萍又認為,現今香港私人貸款公司林立,貸款手續越趨簡易,加上鋪天蓋地的宣傳技倆,及比信用卡低的利息,吸引了更多人轉向私人借貸。

從立法會的研究看來,香港家庭的收入抵不上開支,導致難以儲蓄甚至債台高築,但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訪問學人徐家健在接受端傳媒查詢時,卻認為研究對於負債情況有誇大之嫌。

他解釋,香港家庭收入追不上開支是事實,背後原因是全球經濟環境欠佳令香港整體工資增長緩慢,及年青人的消費模式轉變所致,「樓價太高,不少年青人已放棄買樓,轉而增加其他消費。」

徐家健指,即使年青人消費增加,儲蓄減少,對整體家庭的經濟影響未必很大,「現時不少父母根本不太需要子女供養,部分甚至因受惠於過去十多年的樓市升幅,會在合適時賣樓,並將所得利潤協助孩子買樓。」他認為是次研究的統計資料只包括家庭收入,沒涵蓋資產部分,令人誤以為家庭儲蓄低便需要借貸度日,未必能反映全部現實。
香港 儲蓄 月光族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美國大選前焦慮? 台股早盤跌逾百點

美國大選前焦慮? 台股早盤跌逾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