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7日凌晨,遭到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發射5000枚火箭彈突襲,以色列也隨即出動戰機空襲反擊,這次戰爭規模,勘稱是「第6次以阿戰爭」,也有外媒將這次戰爭稱為「以色列-哈瑪斯戰爭」。事實上兩國糾纏近百年的歷史糾葛,都必須從1947年開始說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該地區由英國委任統治,被稱為「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19世紀末,陸續有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猶太人遭到納粹迫害,更促使居住在歐洲的猶太人,大量移入巴勒斯坦。
二次大戰結束後,由於猶太菁英在英美等國各個領域做出巨大貢獻,使得猶太復國運動成為聯合國成立之後,最早確定執行的國際計畫,復國地點就在巴勒斯坦地區,然而當地也有許多阿拉伯人盼望立國,於是聯合國在1947年通過《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決議文中規定把巴勒斯坦在約旦河以西地區總面積的57%劃給占32%人口的猶太人。
然而這個方案引發了巴勒斯坦人的不滿,在得到周邊阿拉伯國家聯盟的一致支持後,決定不執行聯合國方案,而是以武力解決。
▼這次以巴衝突,造成雙方至少1100人死亡。(圖/AP NEWSROOM)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託管巴勒斯坦,猶太人宣布以色列建國。以色列建國隔日凌晨,阿拉伯國家聯盟7國集結4萬兵力,向以色列發動攻擊,也就是「第一次以阿戰爭爆發」。
以色列不但在同年年底擊退阿拉伯聯軍,還奪取巴勒斯坦領土,並將新佔領土稱為「屯墾區」,並陸續移居以色列人口。
之後的三次以阿戰爭,包括「蘇伊士運河戰爭」、「六日戰爭」、「贖罪日戰爭」,都是以類似的劇本發展,由以色列大獲全勝,其中以色列還在六日戰爭中,奪得包括耶路撒冷古城的整塊約旦河西岸地區、加薩走廊、戈蘭高地,但也引發了加劇巴勒斯坦人生存危機等爭議。
第五次「以阿戰爭」則是發生在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因駐英國大使遭到巴解組織刺殺,出動10萬兵力攻進黎巴嫩境內,對巴解遊擊隊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
但事實上,在第四次以阿戰爭之後,阿拉伯聯盟就逐步放棄幫助巴勒斯坦建國的想法,並逐漸轉向承認以色列。
巴勒斯坦因為失去周邊國家的支援,使得部分巴勒斯坦人尋求與激進組織合作,其中一個合作對象就是哈瑪斯組織。
哈瑪斯是「伊斯蘭抵抗運動」(Harakat al-Muqawama al-Islamiya)的縮寫,由宗教領袖亞辛(Sheikh Ahmed Yassin)於1987年在加薩走廊成立,並於1988年頒布憲章,內容包括「消滅以色列」、「建立一個新的伊斯蘭社會」該憲章於2017年修訂,但仍然不承認以色列是一個國家。
▼以色列嚴格的物資封鎖,助長巴勒斯坦的仇恨。(圖/AP NEWSROOM)
美國於1997年首次將哈瑪斯列為外國恐怖組織,自從在2006年選舉,擊敗主要競爭對手法塔赫(Fatah)之後,就一直是實質掌控加薩走廊自治政府。
以色列也在哈瑪斯掌權後,實施了長達16年的物資封鎖,至今仍在持續當中。物資封鎖導致當地食品與藥品等物資短缺、近半數人口失業,也助長更大的仇恨,使得加入哈瑪斯成為當地人的主要出路。
(封面圖/AP NEW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