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英國每日郵報)
鮮血染紅了整片海洋,這樣怵目驚心的照片是丹麥屬地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的一項傳統活動,每年夏季都會進行大規模的捕鯨行動。當地民眾在2小時內就屠殺120頭領航鯨(pilot whale),雖在當地捕鯨目前為合法行為,但也引發國際動保組織批評其殘忍血腥。
與日本及加拿大的大規模補獵行動不同,法羅群島上的獵鯨活動並非商業活動,而是一種社會發展下的產物。這項傳統在島上已經持續了300年之久,由於早期島上缺乏天然資源和食物,再加上地質土壤貧瘠,只能種植馬鈴薯與地瓜為主要農作物,居民自古便在農糧食物缺乏的情形下,大多僅能依靠出海捕食海魚維生,時間一久就演變出集體捕鯨的狩獵行為。島民每年都會對領航鯨進行一次大規模獵殺,並視之為島上傳統的「慶典」。
●(圖/英國每日郵報)
丹麥當地雖禁止補鯨,但由於法羅群島為半自治地區,丹麥政府讓當地自行決定是否保留補鯨習俗。而當地人多數認為補鯨已成為生活文化及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要持續發展並保留,且認為外界「管太多」,不應質疑他們幾世紀以來的傳統。
當地人一年約會捕殺838頭領航鯨,此次的屠殺活動則是今年夏季的第二波。當天居民出動25艘船追逐鯨魚,將其中一隻趕至岸邊擱淺。領航鯨是一種家族向心力很高的物種,只要有一隻鯨魚擱淺,其他家人也會不離不棄的跟隨牠。但這樣「重情義」的特性卻害牠們跟著擱淺,最後只能任人宰割。在大群領航鯨擱淺後,居民紛紛衝入水中,割斷鯨魚的脊髓和動脈。用繩索拖上岸後由警長分送鯨肉和鯨脂給群眾。
此舉引發國際社會批評,動物保護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認為丹麥政府應對此負起責任,阻止法羅群島的捕鯨活動,若丹麥政府沒有後續動作,就準備對丹麥提出告訴。丹麥當局就此陷入兩難,不願意和法羅群島居民產生衝突,但也不願被國際社會貼上「野蠻」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