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幾內亞共和國(Guinea)近日爆出死亡率超過8成,且傳染率高的「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世界衛生組織(WHO)9日證實幾內亞國內出現第一起馬堡病毒死亡案例,也是西非的首起病例,據悉,馬堡病毒主要透過動物傳播,尤其是蝙蝠,而WHO昨(10日)表示已經匡列監測155名相關接觸者。
▼馬堡病毒會藉由蝙蝠傳播。(示意圖/pixabay)
根據《路透社》報導,WHO指出,幾內亞近日於東部的蓋凱杜(Gueckedou)出現首例馬堡病毒病例,這是與伊波拉(Ebola)相似的致命病毒,首次出現在西非的紀錄。如同新型冠狀病毒,它也是從動物宿主傳到人類,WHO表示,這種寄生於蝙蝠的病毒具有高達88%的死亡率,其檢體採集自南部蓋凱杜(Gueckedou)8月2日的死亡病例。
WHO幾內亞負責人齊齊爾柏(Georges Ki-Zerbo)指出,馬堡病毒病例主要透過動物傳播,尤其是蝙蝠,傳播地包括幾內亞南部,以及鄰近的賴比瑞亞和塞拉利昂(Sierra Leone),他接著提到,這項人畜共通的疾病在該區出現,主要是因為人們和動物的互動頻繁,尤其是人們會到野外捕食這些動物,而目前尚未出現第二起病例,155名接觸者被匡列進行監測為期三周,所有接觸者都要居家隔離不得與任何人接觸。
▼馬堡病毒致命率高達88%。(示意圖/pixabay)
馬堡病毒的命名來自1976年德國馬堡爆發的疫情,當地31人染疫,溯源調查為烏干達的猴子,幾內亞衛生局表示,這是一種與伊波拉病毒高度相似的致命病毒,兩者症狀類似,WHO非洲區域主任馬奇迪索·莫蒂(Matshidiso Moeti)表示,「馬堡病毒有可能廣泛傳播,這代表我們需要阻止它的發展」。他提到目前正與當地衛生局合作,並以幾內亞過去對付伊波拉病毒的經驗為基礎,將採取快速的應對措施。據悉,馬堡病毒案例和今年的伊波拉病例都是在幾內亞蓋凱杜發現,2014年至2016年時伊波拉病毒在該區域大爆發,其嚴重程度被視為史上最致命的一波大流行。
▼馬堡病毒溯源調查為烏干達的猴子。(示意圖/pixabay)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資訊,衛生署將「馬堡病毒出血熱」列為第五類傳染病,初期症狀為突發高燒、嚴重頭痛與倦怠、肌肉痛等,發病後3至5天全身會開始出現紅疹,並伴隨嚴重腹瀉、腹痛、噁心感及嘔吐,腹瀉則可能持續一周,在這個時期病人眼窩深陷、面無表情且嗜睡,被描述像鬼魅般憔悴。
到了發病5至7天,許多病人會有嚴重出血的現象,除嘔吐物及糞便帶血外,牙齦、鼻、陰道及靜脈採血處也可能有自發性出血,此時還會伴隨持續高燒、意識不清、易怒或攻擊行為,疾病晚期有時會有睪丸炎。死亡個案多於發病後8至9天,因嚴重失血及休克而死亡,個案致死率約在24至88%。
(封面示意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