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Getty Images)
2021年6月第三個星期,法國電力集團證實,中國台山核電站稀有氣體濃度增加,懷疑是燃料棒出現問題。美國媒體最先揭露核電站可能出現問題的消息,報導稱,法電旗下核能產品供應商法馬通求助美國能源部,警告台山核電站面臨「迫在眉睫的放射性威脅」。不過中方強調,核電站沒有問題,國際原子能機構亦指,沒有跡象發生核事故。
中國在周四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飛船,三名太空人被送往「天宮號」空間站。
香港警察國家安全處再次大規模搜查壹傳媒集團總部暨《蘋果日報》報社,並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包括《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在內的五名報社高管,和凍結該報三家關聯公司資產共1800萬港元。
G7峰會結束,大會公報提到新疆、香港和台灣問題。中國批評七國「對中方進行蓄意誣蔑」。
同一周,美俄領袖在瑞士會面,是2018年以來首次,亦是拜登總統就任後,首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兩國同意盡快重派大使,但除此之外,會談沒有實質性成果,而拜登在記者會上,特別提到與中國主席習近平並非老朋友,只是公事公辦,質疑中國是否真的會就新冠起源問題追根究底。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以下新聞內容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你錯過了它們,BBC中文帶你一一回顧。
中國台山核電站本周成為熱門話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星期天(13日)獨家披露,參與設計台山核電站兩台發電機組的法馬通一周前致函美國能源部報告,台山核電站面臨「迫在眉睫的放射性威脅」,並稱中國監管當局主動提升了室外核輻射量可接受下限,以避免讓核電廠停運。
之後中國和法國合資方有不同的回應。法國電力集團證實,台山核電站稀有氣體濃度增加,目前懷疑是燃料棒出問題,要求台山核電站合營公司召開特別董事會,並提供一切相關數據予董事查閲。
中國廣核集團台山核電合營公司稱,「連續監測環境數據顯示,台山核電站及周邊環境指標正常」。中國外交部星期二(6月15日)也稱,核電站未見異常。
核電分析人士對BBC中文指出,燃料棒裂縫滲漏是行內常見情況。工程人員需就此制定應對措施,直到下一次更換燃料棒時,方可把滲漏的燃料棒一併換掉。
2. 中國發射神舟十二飛船 首次把三名宇航員送往「天宮號」空間站
中國在周四(6月17日)發射「神舟十二號」飛船,三名太空人被送往「天宮號」空間站,是中國自主建設的常駐空間站迎來的首批「住客」。
官方媒體公布的三名宇航員是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預計他們將在太空駐留3個月。
空間站是一種能長期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航天器,可供宇航員長時間居住。此前,蘇聯及其繼任者俄羅斯建造的和平號空間站(Mir)服役超過10年,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
目前除「天宮號」空間站外,全球正在服役的空間站僅有國際空間站——它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的航天機構合作運營。國際空間站計劃在2024年退役,但目前有望延長服役到2028或2030年。
美國曾反對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這讓中國在十多年前開始進行自己的空間站計劃。至目前為止,中國已將兩個空間實驗室送入太空軌道。
香港警察國家安全處二度搜查壹傳媒暨《蘋果日報》報社、拘捕五名高管與高級編輯並凍結報社資產1800萬港元(232萬美元;1488萬元人民幣)之後一天,該報如常出版,一些地區有民眾連夜在報攤購買凌晨首批上市報紙。香港保安局局長此前拒絶明言此類舉動會否等同支持危害國安活動。
這是繼2020年8月以來,香港警方再次大規模搜查該報社。警方當天動員500餘人執行搜查與拘捕行動,帶走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和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警員圍封報社,記者編輯等職工進入大樓時要向警方登記,部分編採播報器材已被警方限制使用。新聞行業團體紛表驚訝,批評這次搜捕嚴重損害新聞自由。
香港警方稱"對新聞自由相當重視",但國際公約允許因國安理由搜查新聞機構。警方同時呼籲新聞記者"不要招惹嫌疑"。這是香港國安警察首次拘捕《蘋果日報》前線編採人員,包括總編輯羅偉光。
4. G7峰會公報涉新疆香港台海 鏡頭之外的爭論與中方的強烈回擊
七國集團(G7;七大工業國集團、工業七國集團)英國康沃爾峰會落下帷幕,大會公報促請中國尊重新疆人權與基本權利,尊重香港權利、自由與《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基本法》定明的高度自治,又首次表示七國重視台海和平與穩定。公報同時呼籲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牽頭,就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作「透明」的溯源調查。
中國駐英國使館隨後在官網以答記者問形式作出回應,指責七國在新疆、香港與台灣問題上「對中方進行蓄意誣蔑」,又稱各國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有著「昭然若揭」的政治目的。
事前有報道指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就對華立場向其他六國領導人施壓,各方幕後對公報措辭曾作激烈爭論。但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n(eJake Sullivan)稱,七國在對華立場上「日益趨同」。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拜登周三(16日)在瑞士日內瓦會面,兩國領袖同意盡快重派大使,但除此之外,外界認為會談缺乏實質性成果。兩人的會面歷時4小時,會後分別召開記者會。這是美俄領袖在2018年以來首次會談。
兩國在會後發表共同聲明,指「即使是在緊張的時期」,美俄證明了兩國仍能在共同目標上取得進展。普京形容會面「有建設性」、「富有成效」,指兩人展開了坦誠的對話。拜登則稱雙方存在分歧,但並非毫無交集。他表示,俄羅斯並不追求新冷戰。
而拜登在記者會上,特別提到與中國主席習近平並非老朋友,只是公事公辦,質疑中國是否真的會就新冠起源問題追根究底。
一年前6月15日,中國和印度軍隊在位於兩國邊境的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爆發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衝突。儘管中間沒有開一槍,但仍造成雙方至少24名軍人喪生。
這場發生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喜馬拉雅山地上的衝突,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的關係降至冰點。
這場衝突究竟如何發生?為何在沒有開火的情況下導致大量人員身亡?中印兩國官方與媒體描繪的衝突細節又有何不同?在此次衝突一週年之際,BBC重新核查一些基本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