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氣候合作曾被視為美中之間少數能重啟合作的議題,也是兩國關係改善的契機。但一系列跡象顯示,美國與中國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立場相距甚遠,氣候合作面臨重重障礙。
美國之音(VOA)中文網報導,拜登(Joe Biden)上任以來,華盛頓和北京都多次表示,兩國在因應氣候變化方面有共同利益,願在這一領域相互展開合作。而中國宣布的節能減碳目標,則是力爭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高峰,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但外界批評,依照上述目標,中國仍能在將近10年的時間內,繼續大量排碳。美國現任氣候問題特使凱瑞(John Kerry)就曾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沒有承諾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國家,「毫無疑問,美國不希望這會持續下去」。
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羅伊經濟政策研究所(Thomas A. Roe Institute forEconomic Policy Studies)副所長洛瑞斯(NicolasLoris)表示,美中兩國在減排承諾方面存在有巨大差距。口頭上說氣候領域容易合作,實際上「魔鬼藏在細節裡」。
洛瑞斯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但根據巴黎氣候協定,中國到2030年前都不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實際上使得中國在氣候問題上,難以取得「任何有意義的進展」。
非營利組織「全球能源監測」(Global EnergyMonitor)2月發表報告,指中國2020年新建的煤電產能,是全球其它國家總和的3倍多,相當於每週至少有1座新的大型煤電廠建成。
長久以來,中國在面對全球減碳呼聲時,總是聲稱自己仍屬「開發中國家」,以規避較大的減碳數字,甚至因此享有聯合國及環保資金的援助,而美國又是這些資金的最主要出資國。然而,中國國際氣候談判特使解振華2月在聯合國發言時卻說,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減碳責任「不能搞一刀切」。
美國政治諮詢機構「彩虹獨立研究所」(IRISIndependent Research)所長葛蘭特(Rebecca Grant)表示,中國對減碳的所作所為「令人懷疑誠意」。美國為重返巴黎協定投入巨大政治資本,看得極為重要,但「我不認為中國也是如此」。
至於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日前便針對美國對美中氣候合作表達的立場聲稱,中美在具體領域的合作「不是溫室裡的花朵,必然與整體的中美關係息息相關」。「不要指望在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時,又要求中國在雙邊和全球事務中給予理解和支持」。
但根據報導,美國分析人士仍認為,美國與前蘇聯在冷戰時期關係最惡劣的年代,也曾達成過限制武器條約。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美國雖批評中國的人權問題,卻也曾與中國達成「氣候變化聯合公告」。而美中若在氣候方面展開合作,也能得到美國民意的支持。
(封面圖/翻攝自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拜登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