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解密「六四」後外交文書曝光「避免孤立中國」主張,30年後會重走老路?

聽新聞

▲(圖/XINHUA NEWS AGENCY)

日本外務省(外交部)上周解密26冊外交文書,包含1987年到1990年日本外交政策史料。 當時正值中共軍隊血腥鎮壓天安門學生民主運動後, 西方國家包括日本重新評估與中國的關係。解密文件顯示, 日本堅持西方不應該採取過硬措施針對中國。 儘管遭到數個西方盟友反對, 但G7國家形成基本共識,「要避免孤立中國、才能讓其走向改革」。

⚾世界棒球12強⚾超級循環賽 鎖定 CH51 東森新聞

三十年後的今天,日本再次走到十字路口,面臨如何與北京相處的兩難選擇。 日益強大的北京在處理新冠疫情,新疆,香港和台灣問題上的做法越來越讓國際社會警惕,以美國為首的多個西方國家認識到自身安危,選擇強硬反制中國,與中共「脫鉤」。但日本目前態度仍然曖昧。

針對此次外務省解密文件,日本《朝日新聞》刊載社論指出,30年以來中國的發展方向跟想象完全不同,中國已經成長為比日本大三倍的經濟體。中國的強勢已經對基本人權產生壓迫,身為國際社會一員,日本應該要跟中國表示更明確的立場,反思當年軟弱的態度,汲取教訓。

 

。
BBC
日本外務省解密文件截圖

冷戰後的大批「極密」資料

這次公開的文書多達1萬多頁,其中不少內含「極密」的影印資料,讓史學與外交政策研究學者大感驚奇,也次第二次大戰後日本官方少有大量公開外交史料的一次。

根據日本現行的檔案解密法律,基本不影響日本外交政策的文書,可以於30年期滿後解密。這次公布的年份從1987年到1990年,這三年當中,日本的昭和天皇在1989年駕崩,改元號為平成。由於昭和期間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在日本人眼中當時也象徵舊時代正式終結。

這三年間,世界遭逢共產主義陣營瓦解,蘇聯與東歐許多國家紛紛擁抱民主。89年6月中國爆發「六四」天安門鎮壓學生運動,震驚世界。 1987年台灣解除世界最久的38年戒嚴令,慢慢走向民主化;韓國則是於同年爆發對抗全斗煥政權的民主運動。 學者認為,當時作為發達的民主國家,日本如何看待東亞局勢,特別是與中國的關係相當重要,對目前日本的對中政策取向很有借鑒意義。

日本前首相宇野宗佑
Reuters
日本前首相宇野宗佑(Sosuke Uno)

「天安門屠殺」後日本依然慎重

1989年6月,中共政權派軍隊血腥鎮壓追求民主的學生, 導致數百,甚至數千人死亡, 製造了「六四」天安門流血事件,受到國際社會強烈譴責。

根據解密文件,日本在事件後即對中國表示「就人道立場上來說,我們完全無法容忍」。 但對和其它先進國共同發表聲明譴責北京,日本認為, 「就長期上、大局上來看並非有效之策」。

該年7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G7高峰會上,七大工業國包括日本, 將要商討發表對中國嚴厲譴責與進一步制裁行動的聲明,卻遇到來自日本的阻力。 在6月9日的一份「最速件」電報中,當時駐中國大使中島敏次郎就寫到「各國對中國持續施加壓力,很可能讓中國領導層態度出現變化。」 中島認為制裁可能非良策。

隨後的6月15日,當時外務省外物事務次官與首相宇野宗佑商討今後對中政策之時,引用中島的電報表態稱, 不希望中國被孤立並建言: 「只有在中國回到國際社會前提下,雙方關係才可能恢復」。

最後在6月22日的一份對中政策文件中,日本官方表示」盡可能讓事態的衝擊愈小愈好, 用外力改變中國作用依舊有限。「並希望中國只要確保在改革開放的既有路線上,中日兩國還是可慢慢推進關係正常化。」

當時日本的總經濟生產力尚有中國的8倍之多,也是最大對中國援助國,在中國有大量投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3LiY7aMVI

角力G7高峰會

「六四」後,日本政府凍結對中國的貸款援助。 89年巴黎G7高峰會前,主辦國法國原先凖備好聲明譴責中國「無視人權的野蠻鎮壓」。不過根據解密的宇野宗佑談話記錄,7月6日宇野表示「中國是口頭上跟面子上都很愛的國家,如果操作的不好反而導致反效果」。

到7月7日的行前凖備會議時,日本仍認為不應該有太過強硬的聲明,招來幾個參會國的反對。當時有美國政府高官認為,日本這樣的態度會讓人覺得,日本只想守住自己的利益,「措辭過於軟弱,中國接下來就會逮捕一萬人了。」

日本認為,要避免孤立中國,才能讓其走向改革。 最後日本說服法國和美國,聲明加入「避免孤立化」等較模糊的說法。

不過,根據文件,在7月16日G7高峰會結束後,宇野宗佑就指示其手下在18日與中方表達日方的立場。解密文字記錄顯示,中國外交部人員反應是,反對日方干涉內政, 不過北京又表示「日本跟西歐各國相比,採取更慎重的態度,日本這樣站在前頭,對將來中日關係是有利的。」

在1990年後,中日兩國的外交出現蜜月進展,宇野宗佑之後的繼任者首相海部俊樹就在該年7月恢復了對中國的援助貸款。1991年更受邀訪問北京,最後在1992年實現明仁天皇(當今上皇)訪問中國,日本期盼的「穩健、開放的中國政策」看似如願了。

30年後「圍堵中國」?

當今,世界被新型冠狀病毒籠罩下,對中國起初回應疫情不力指責不絶於耳, 中共在香港與新疆維吾爾地區等實施嚴格管控,嚴重侵犯人權,破壞香港的「一國兩制」,船艦在有爭議的南海與東海水域不斷進出,對台灣的軍機干擾也持續進行。

對此,美國特朗普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與」中共「脫鉤,包括制裁參與制定《香港國安法》的中共高層官員。 其它一些西方國家包括澳洲和加拿大也強硬出擊,批評北京。然而,此時日本的態度仍然相對模棱兩可。

該國《產經新聞》則批評說,30年來對中國態度是失策的,日本政府應該深切反省。該報認為習近平的獨裁行為,用巨大經濟力培養軍事力量,這樣的威脅日本也有其責任,並認為中國不重視人權問題下,不應該讓習近平以國賓身份訪問日本。

靜岡縣立大學,專攻中國現代政治教授諏訪一幸就表示,香港曾經是大家所期待中國可以先行民主化的試金石,但卻遭受到比想象中還大的壓迫。面對「沒有民主化可能的中國」一事,日本應該要綜合30年前的經驗,冷靜判斷下一步才是。

學者們認為,當年由於擔憂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一但在國際社會遭受排擠,很可能會往極端共產主義或是剛解體的俄羅斯靠攏,因此日本才選擇走向親中路線。30年後,當年的文件解密下,也許或多或少有助於日本對未來東亞局勢的判定。

京都大學教授中西輝政就評論,中日有其地理相近因素,原先日方當年期待鄧小平領導出一個改革開放的中國,讓日本走上親中路線。 這種期待經濟影響民主的作法,讓世界都出現誤判。如今日本倡導「開放的亞洲太平洋路線」,就是避免中國在政治上過度膨脹。

早稻田大學中國研究所前所長天兒慧就跟BBC中文表示:「當年台灣解除戒嚴,慢慢走向民主,其實日本國內政治氛圍都蠻歡迎的。」 原先日本確實有認為中國也彌漫這樣風氣。 「天安門事件後,日本自然不贊成鎮壓,但如果全面孤立中國,讓中國強調的經濟改革開放路線頓挫、自然民主化的劇本就會崩解,」天兒慧就說。

因此,天兒慧認為,日本最後是在當時綜合戰略判斷下,認為先扶助中國經濟優先為主。

六四 外交 日本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