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列儂逝世40年:那一天我就在現場

聽新聞

▲(圖/GETTY IMAGES)

四十年前,1980年12月8日,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的前成員約翰·列儂(John Lennon,約翰·連儂)在紐約返回他位於達科他公寓內的家途中被槍殺。BBC記者湯姆·布魯克(Tom Brook)當時是第一個在現場報道這一消息的英國記者。此文是他憶述在那一天之後,列儂的死如何一直縈繞著他。

在紐約,在我每天的日常當中,我總是一直被提醒著,約翰·列儂的人生——以及他的死亡。

我現在住的地方距離達科他公寓只有四個街區——我基本上每一天都會路過那幢樓,去西區63街(West 63rd Street)的健身房時也會路過,它是一組復合樓的一部分,裏面還有一家酒店——槍殺列儂的兇手馬克·大衛·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在紐約度過的第一晚,就是住在這一家酒店。

Mark Chapman
Reuters
馬克·大衛·查普曼在約翰·列儂回到達科他公寓的家途中開槍打死了他。

列儂還一直定義著我的職業生涯。我做一名廣播記者已經超過40年了。這幾十年裏我為BBC各個新聞平台報道過超過3000個故事,也採訪過電影產業裏大部分的大人物。

但是,所有人在初次見到我的時候,想知道的都是當時報道約翰·列儂之死是怎麼樣的。

好吧,我必須承認,那是一個大新聞,但是那次報道背後的流程其實頗為簡單。我在能夠看到達科他公寓的位置徵用了一個公共電話亭,回答了從倫敦連線的BBC電台第四台當日節目(BBC Radio Four Today)主持人布萊恩·雷德海德(Brian Redhead)以及其他同事的一系列問題,並且提供了最新的資訊。

在我沒有連線報道的時候,我就在街上聚集的數以百計列儂粉絲當中找一些人來訪問。

Lennon mourners
Getty Images
當年在紐約中央公園聚集哀悼的列儂粉絲。

我周圍的每一個人都在哭,有些歌迷已經歇斯底里。我自己本身也是列儂的一個追隨者。

前兩天,我回過去看一看我在那個年代得到的第一張BBC證件上的照片——覺得很驚嚇,我很驚奇,這家公司竟然給了我一份工作。

但是當時的我看起來的確像一個約翰·列儂的粉絲。所以,是的,我那一晚的心情很痛苦,但是我還是忍住沒有在廣播裏抽泣。

Fans gather outside the building where John Lennon had lived
Getty Images
樂迷聚集在列儂曾經住過的公寓大樓外。

人們總是問我,在列儂死後,達科他公寓那裏即時的氣氛是怎樣的。

我永遠忘不了一名年輕女士說的話:「我感覺就像肚子被打了一拳一樣。」我想她的話完美地概括了那種感受。

這名披頭四成員死去兩年後,我回到達科他公寓去採訪小野洋子——她當時剛剛開始開口談論列儂的死——她談起他的時候,用的句式仍然是現在式。

她對我說:「他還活著,他還跟我們在一起,他的精神會繼續下去,你不可能那麼容易地殺掉一個人。」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 not long before his death
Getty Images
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合影,不久之後列儂就死於兇手槍下。

那大概是列儂死去40年後最值得一提的——他的精神如何延續了下來,數以百萬計年輕人現在都愛上了他的音樂。

在這個週年日到來之前,我用了幾天的時間去訪問其中的一些人。

他們告訴我說,他們被列儂的音樂、歌詞還有他理想化的和平主義所吸引;他們認為在這個全球大流行疫情的時代,所有這些都給他們帶來一點安慰。

不過,客觀地說,我知道,關於列儂的一切並非全都是那麼美妙的。他可以很刻薄和下流——而他也承認,他虐待女性。

這些都沒有左右他對後世的影響——他作為一名音樂人的地位,在他死後只有提升,沒有下降。

我想我最喜歡列儂的一點是,他是一個真切的聲音。這不僅僅是在音樂層面上的。

他說過也做過一些具有爭議性的事情,但是他不虛偽——他總是忠於自己。

他也是20世紀的流行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一個真正土生土長的英國人,而在他死去四十年後,我仍然為他著迷。

*《Talking Movies》在BBC國際新聞台以及BBC新聞頻道上播出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披頭士樂隊 槍殺 英國記者 約翰·列儂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