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CNS)
香港立法會的泛民主派議員早前宣佈集體辭職,以表達對政府取消一些議員資格一事的不滿。他們辭職後,外界關注過去多番被批評只顧為香港政府護航的建制派,會讓許多政府法案更容易在立法會通過,令立法會失去監察政府的能力。
經歷一系列DQ(取消議員資格)風波後,香港的民主派議員幾乎在立法會全軍覆沒,總數70人的立法會目前只剩下43名議員,其中41名屬建制派。
在此之前,雖然建制派在立法會佔多數,而大部份議案都只需要過半議員支持即可通過,建制派本身已經有足夠票數通過政府的議案。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泛民主派在針對某些具爭議議題時,會用各種手段拖延議會進度,製造輿論壓力,曾經成功令政府收回部份議案,例如去年的《逃犯條例》修訂。
面對一個失去了傳統反對陣營的香港立法會,一些建制派議員指出,他們過去其實一直都有監察政府,政府也多次因他們提出的不滿,對不同政策文本進行修改,只是方法與泛民主派的手段不同。
他們又指出,泛民主派集體辭職後,建制派不用再在立法會內就所有事情與政府站在同一立場,議政的自由度會變得更高。
香港建制派議員過去在許多議題上普遍跟隨政府的政策,尤其是政治或有關政制發展的議題,因此被批評為「保皇黨」。
其中一個建制派政黨經民聯的議員梁美芬在民主派議員請辭後接受媒體訪,指出在支持「一國兩制」方針等憲制問題上,建制派議員全力支持政府是「理所當然」,但在民生議題上就會盡力轉達市民聲音。
她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說,建制派針對香港政府計劃提出的法案時,會盡量透過幕後勸說提出意見,而不會公開爭辯。她又說建制黨派可能聯合起來令政府知道,即使堅持提交議案,也可能會遭到否決。
「過程中其實有許多政治游說工作,只是事情公布的時候,已經說服了政府(作出改變)。」
親商界的建制派議員鍾國斌舉例說,特首林鄭月娥早前發表《施政報告》時宣佈,暫停擴充高級公務員職位的計劃,就是因為順應建制派的反對意見。「特首知道我們的反對聲音這樣大,明知提交立法會後也未必可以通過,所以就自行撤回。」
「這會給人一個感覺,我們到表決的時候還是會支持(政府)。但實際情況是現在將會在投票之前,政府已經知道需要一是收回、一是修改,在建制派給予意見下修改到雙方都可以接受後才出台,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支持(法案)。」
經歷最新一輪民主派議員離任後,香港立法會中只剩下43名議員,其中41名屬建制派。其餘兩人分別是過去政府立場與民主派相近的本土派議員鄭松泰,和屬中間派的陳沛然。BBC中文早前分別邀請兩人作專訪,鄭松泰以短信回應指不會討論「立法會的價值或未來工作等」,陳沛然的助理就指議員工作繁忙,未能抽空。
梁美芬認為,過去為了對抗泛民主派在議會內的手段,建制派必須與政府「鐵一般地站在一起」,雙方就不同議題的討論空間並不多,自己當時也認為這個情況「不太健康」。但現在泛民主派議員辭任之後,讓不同建制派政黨可以重新專注自己的範疇上,也有空間讓建制派與政府之間有「實質的討價還價」。
她解釋,如果政府不聆聽建制派的意見,那雙方的討論就可以拉倒,拉倒也不會有壓力害怕自己會被批評倒戈。
「反對票其實不是什麼樣的事情。投反對票跟反對派是兩回事,社會對反對派的認識就是什麼事情都反對,但議員本身如果不同意某些議題,絶對可以投反對票。」
香港的建制派在政治立場上相近,但當中由不同版塊組成,在不同議題上會有不同立場,例如鍾國斌所屬的自由黨主要代表商界的利益,而工聯會就代表勞工階層。他自言在一些與基層工人相關的事題上,他不會跟工聯會有相同的意見。
「泛民的光譜很闊,建制的光譜也可以很闊。我經常說:如果建制派只能同一口徑,不如弄個『建制黨』不就行了嗎?不用自由黨、新民黨、民建聯、經民聯這麼多不同派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