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線台裁員:「刺針」被砍,中國新聞組集體辭職抗議

聽新聞
▲(圖/REUTERS)

香港有線寬頻周二(12月1日)以節省資源為由裁減旗下香港有線電視台新聞部約40名員工,當中包括專門負責調查報道的《新聞刺針》全組編採人員,中國組丶港聞組丶主播等其他不同組別亦有員工被裁。

《新聞刺針》是該台獨有欄目,專門製作調查式報道,其作品獲獎無數,近期的報道多次對香港警方和政府提出質疑,最新一則是質疑建制派多番引用的民意調查欠缺科學支持。

消息公布後,該台旗下負責中國大陸新聞的團隊「有線中國組」宣佈集體辭職,負責香港本地新聞的團隊「港聞組」隨後也宣佈集體辭職。

這一系列舉動可能意味著華文觀眾再也難以看到該台獨樹一幟且角度辛辣的調查式報道,以及大量和中港兩地有關的獨家新聞。

有線新聞大地震

裁員消息陸續傳出後,有線台多名員工對管理層表達不滿,要求交代裁員凖則及提供明確補償條款。有人質疑問,為何裁掉最好的攝影師和剪片,以及獲得最多新聞獎的欄目《新聞刺針》。

有線中國組約十人集體辭職表達不滿。他們在社交網站表示,「在餘下的日子,我們會緊守崗位,全力以赴做好報道,多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數千名網民在其臉書聲明下留言,對他們集體辭職表達支持,揚言會暫停訂閲以示不滿。

遭解僱的有線中國組助理採訪主任黃麗萍對香港媒體表示,中國組人手不足,解僱任何人都難以運作,公司仍削減人手令員工忍無可忍。她表示,有線新聞部員工薪水非常低,一早已減去獎金和安排員工放無薪假,但仍然堅守崗位,在疫情期間無論多危險也留守武漢。

「我們比其他人更加努力,但公司沒有重視過我們的努力,」她批評公司突然公布裁員消息,沒向員工解釋,令員工相當失望和憤怒。

香港記者協會表示高度關注此次裁員事件,並指出《新聞刺針》過去一年時有針對警方或政權的報道,不難令人聯想是以節流為名,實際目的卻是減少或不作敏感的報道。

有線寬頻周二發出新聞稿稱,疫情持續衝擊全球,對香港未來經濟環境前景帶來不明朗因素,需要「開源節流」和「控製成本」,「就各部門架構及人力資源,作全面檢視和調整」。有線寬頻現有1,300多名員工,今次約100人受影響(大約40人來自有線新聞),包括調職和離職,公司稱會按法例給予補償。

有線新聞及公共事務副總經理許方輝向員工解釋,節省資源是最大原則,日後新聞部要重組架構,即使港聞記者也能與《新聞刺針》記者執行同樣工作。但一些員工認為,港聞記者根本沒有時間做深入的調查報導。

今年8月起,有線新聞發生多次高層人事變動,原新聞部負責人丶有線電視執行董事馮德雄轉任顧問,由謝燕娜丶陳興昌丶李臻及許方輝四人共同主管新聞部,外界質疑新的主管們立場傾向建制,「較聽從政府的話」。他們上任不久便裁走了一些開台老臣,包括三名資深工程部員工,當時引起三分之二的新聞部員工聯署表達不滿。這次亦有不少員工對新管理層決定感到不滿,認為他們只在公司工作幾個月,沒有資格去決定裁掉哪些員工。

有線表示,裁員是為了開源節流,但外界質疑,裁員目標具針對性,或有政治考量。
Reuters
有線表示,裁員是為了開源節流,但外界質疑,裁員目標具針對性,或有政治考量。

著名新聞團隊捲入其中

有線中國組和《新聞刺針》均是有線新聞的王牌團隊,過往作品有口碑,獲獎無數。

前者經常在大陸突破種種採訪困難,進行不同社會專題報導以及採訪維權人士,例如揭發2008年四川地震的「豆腐渣工程」,以及跟進廣東省烏坎村徵地事件。

2012年,有線中國組採訪監禁年期最長的八九民運人士李旺陽,訪問播出後他死於湖南醫院病房,頸部纏繩。官方原先宣稱他自殺,後來改為「意外死亡」,他的死亡在香港引發極大迴響,觸發過萬人遊行關注,認為他是「被自殺」。


有線中國組部分作品:

  • 神州穿梭——切胸之痛
  • 追蹤走私魚
  • 四川大地震之豆腐渣工程
  • 四川大地震之北川瓦礫下的女孩
  • 烏坎村徵地事件
  • 核試遺害
  • 李旺陽
  • 前途解密三十後
  • 公安也維權
  • 疫苗事件系列
  • 毒奶十年
  • 文革50年

2017年,有線中國組記者林建誠採訪異見人士海祭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其後劉曉波朋友被追捕,有線新聞聘用的中國司機一度被扣押,林建誠被提早調返香港,從此不再踏足中國採訪,不久後辭職。

今年1月武漢因疫情封城,有線新聞記者在當地採訪超過一個月,為香港觀眾報道疫情的各種資訊,其他媒體早已撤出當地。

《新聞刺針》則是調查報導團隊,曾揭發親中陣營企圖資助一些人參選搶走民主派陣營的得票,調查過多項基建工程的質量及公營項目投標問題丶政府到底有沒有認真參考諮詢意見,以及揭露商業產品及服務營銷手法存在問題。


新聞刺針》部分作品:

  • 屋苑管理系列 - 垃圾桶圍標 / 天價會議記錄
  • 直擊公屋裝修承辦商不良商業手法
  • 立法會選舉大埔票站三百票之謎
  • 區議會選舉15萬𠝹票
  • 動物傳心得唔得?

較為人印象深刻的報導包括,查出市面牛丸原來並非以牛肉為主,而是大幅度使用豬肉;另外亦調查過坊間自稱能與動物隔空交流的動物傳心師,記者以顧客身份用一張假龜照片,去詢問所謂傳心師他的龜在哪兒,傳心師以為照片是真龜,給出了意見,引發傳心師是否騙財的討論。

近期的一項調查報導,是關注建制派多番引用的民意調查機構,報導指出這些機構背景成疑,調查方法不科學丶不能代表整體人口,存在誤導之嫌。

裁員消息傳出後,多名被裁有線新聞員工對此感到意外,認為新的管理層在8月才先後上任,對部門了解不足,亦沒有諮詢各部門主管的意見便直接裁走員工。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2019年,有線新聞公信力在香港電子媒體中排行第三,僅次於香港電台和Now新聞。

在一些新聞界人士眼中,有線新聞相比起其他香港媒體,是新聞從業者的「樂土」,在其他媒體備受政治壓力和財務問題嚴重的情況下,有線新聞給予了記者們很大的自由度和空間。

一名前有線員工對BBC中文說,「今時不同往日,我在有線新聞工作的年代,是只要覺得值得做,便會去做,上司們對我們唯一的要求,就是報導要站得住腳,有足夠的事實根據去支持,不可以單是指控,整個報導要全面,不會輕易被推翻,我們相比起其他媒體是比較自由,沒有很多的制肘,電視台也不會只重視門面,把精力放在員工外表等等,而是重視新聞的本質,同事互相合作,士氣亦都好好,關係十分融洽。」

「是否傳媒不能警察說了算」 香港網絡媒體的挑戰與爭議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財務困境

但即使有口碑,鑒於有線新聞本屬收費電視台,其收視一直無法與免費電視台競爭。

其所屬的有線寬頻以財困聞名,長年虧損,經過易手及多次注資維持運作,根據年報,今年上半年有線寬頻收入為5.24億港元,按年跌8%,虧損1.76億元,主要是訂戶收入下降。有線全體員工自6月開始,已被要求每個月放兩日無薪假。

有線寬頻目前背後金主是香港企業家新世界主席鄭家純及遠東發展主席邱達昌所持有的永升亞洲,2018年起,有線與中國移動成為策略伙伴,中移動出資購買有線電視的內容20年,被視為間接注資。

邱達昌是中國全國政協常委,鄭家純也做過政協委員,中國移動則為中資企業。香港媒體認為這代表了紅色資本進駐有線,一直有聲音擔心有線新聞編採獨立會受到影響。

有線新聞公信力長期在香港電子媒體排行榜中的三甲位置。
Reuters
有線新聞公信力長期在香港電子媒體排行榜中的三甲位置。

借經濟困境整頓媒體?

曾經在有線新聞工作的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對BBC中文表示,自從北京表示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以來,香港媒體一直成為中國官方希望整頓的一環,在《國安法》公布以後,有北京或香港官員怪罪香港傳媒經常報導國家的負面新聞。

除了有線以外,近期Now新聞丶香港電台等也面對眾多風波,例如港台諷刺時弊的節目《頭條新聞》遭停播,呂秉權認為,這都是政權希望整頓香港輿論導向,是講好中國故事和報導主旋律的其中一環。

他指出,有線今次以經濟為由裁員有針對性,例如裁走《新聞刺針》全組人員及一些關鍵要員,顯示裁員不單是經濟層面的考慮。他表示,在香港經營媒體的老闆們,一般不把媒體視作一盤生意,而是「國家任務」,現在借疫情的經濟困境,是一個好時機去完成任務。

「有線有別於其他電視台,歷來是一個相對有監察力丶報導力和能作深入報導的電視台,綜合能力來說,有線最為優勝,團隊資歷較深,發掘新聞能力比較強,新聞故事的及時性丶深入程度和包裝,都是領先,很可怕這些緊守崗位的員工,面對這種下場。」

他認為,有線中國組的集體呈辭會是對華文觀眾的一個損失,他形容這支團隊的中國報導在行內「首屈一指」,可以持續走訪內地接觸不同群體進行深入報導。

「他們有能力去進入一些封鎖的地方,接觸官方不想你接觸的人,持續都有好新聞發掘出來,這絶不容易,也不是必然,是靠有心的人,和相對自由和有支援的環境才做到。」

他估計,香港媒體將會繼續受到來自政權不同程度的壓力,「現在我們面對當權者想要控制輿論導向,改寫歷史和重塑語語的年代,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我們要更加懂得保留真相,觀察不同事情的珠絲馬跡,在官方版本以外,也要有民間版本的歷史。香港人各個層面保留真相。」

香港 裁員 有線台 新聞組 大陸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