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標凖的歸屬引發了中韓兩國網友的口水戰。(圖/GETTY IMAGES)
中國大陸為原產自四川的泡菜申請的國際標凖認證,正引發一場中國大陸和韓國網民在社交媒體上就泡菜標凖歸屬問題展開的口水戰。
上周,中國大陸獲得了國際標凖化組織(ISO)對發源自四川的醃製蔬菜泡菜(英文為「pao cai」)的認證。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報道稱,中國大陸主導制定了泡菜業國際標凖,並稱韓國的「泡菜宗主國」地位早已「名存實亡」。
但這一言論迅速引發將韓式泡菜(英文為「kimchi」)視為神聖食物的韓國人的不滿。韓國政府也出面表示,該標凖只限定於四川泡菜,而與韓式泡菜無關。
這一事件是兩個歷史聯繫緊密的鄰國之間因文化歸屬引發的又一次口角。上個月,兩國網民還就漢服與韓服的關係展開激烈爭執。
泡菜有很多種。此次中國大陸申請國際標凖認證的泡菜,是來自於中國大陸西南省份四川的一種醃製食物,主要成分包括蘿蔔、黃瓜等。但在與中國大陸相鄰的韓國,泡菜通常指用捲心菜製成的辛辣醃製食品。
雖然兩者英文名不同,但它們在中國大陸都被統稱為泡菜。
11月初,國際標凖化組織發佈了關於中國大陸泡菜開發、運輸和儲存的新標凖。四川當局曾為獲得該認證進行游說。
被稱為「中國大陸泡菜之鄉」的四川省眉山市牽頭提出相關國際標凖的制定,經歷三年半的時間,最終通過國際標凖化組織投票,形成了《ISO 24220《泡菜(鹽漬發酵蔬菜)規範和試驗方法》國際標凖。
儘管國際標凖化組織的清單明確表示「本文件不適用於韓式泡菜」,但一些中國大陸媒體的說法卻引起韓國方面不滿。
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在題為《中國大陸主導制定泡菜業國際標凖,韓媒炸了:泡菜宗主國的恥辱》的報道中說,這一標凖意味著中國大陸的泡菜產業「成為了國際泡菜市場的行業標桿」。
「此次參與制定的泡菜行業國際標凖的專家中,並沒有來自一向以『泡菜宗主國』自居的韓國的專家,」該報道補充說。「所謂'泡菜宗主國',早已名存實亡。」
韓國媒體在報道中反駁了該說法,但在社交媒體上,已有大量韓國網友表達憤怒。
「這完全是胡說八道,真是偷走我們文化的小偷!」一名韓國網友在Naver.com網站上評論道。
在中國大陸社交媒體微博上,中國大陸網民則聲稱泡菜一直是中國大陸的傳統菜式,因為韓國食用泡菜的大部分都是中國大陸製造的。
「韓國最喜歡把別人的東西改良一下就說成是自己的……全世界都是你們的,」另一名中國大陸網友批評道。
傳統上,韓式泡菜的製作方法是先將蔬菜清洗、醃製,然後加入調料和發酵的海鮮,再將其放入地下透氣的粘土罐中。一年一度的製作活動「越冬泡菜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於韓國國內需求旺盛,韓國每年都從中國大陸生產商那裏進口了大量泡菜。
隨著爭議愈演愈烈,韓國農業部發佈聲明澄清,韓國泡菜的國際標凖已在2001年獲聯合國通過。
「不將韓式泡菜和中國大陸四川的泡菜加以區分,就對(泡菜認證)進行報道是不恰當的,」聲明說。
近年來,這道醃製食品常成為外交口角的導火索。2001年,在與另一個愛吃泡菜的鄰國日本發生爭執後,有關泡菜的國際標凖才開始制定。
由於中國大陸和韓國之間深厚的歷史淵源,兩國網友近年來因文化歸屬大動干戈的例子並不罕見。
幾周前,中國大陸漫畫博主「old先」創作了一組關於漢服的漫畫,但這組漫畫被韓國網友指出疑似抄襲韓服,迅速引發了有關中國大陸傳統服飾漢服和韓國傳統服飾韓服關係的激烈辯論。
韓國網友稱,圖中的服飾有「抄襲韓服元素」,但中國大陸網友表示,該服飾風格在中國大陸明代便存在,韓服本身就「源自漢服」。
幾乎在同時,中國大陸一部待播古裝劇的演員許凱在微博上發佈了一張身穿戲服的自拍照,顯示他頭戴黑色的明代大帽,這也迅速引發爭議。
有韓國網友指出,該服裝很像韓服,在韓國古裝劇中也非常常見。節目製作人於正反駁稱,「這妥妥的明朝漢服,不能因為當時作為大明屬國的高麗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了!」
在歷史上,今天的朝鮮和韓國在15世紀到19世紀由朝鮮王朝統治。作為當時中國大陸明朝的藩屬國,中國大陸的衣冠制度對朝鮮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兩國服飾在很多方面非常類似,這成為如今糾紛的根源。
過去幾年裏,兩國網絡論壇上時常充斥著對對方在文化上抄襲的指責和攻擊,它們有時還伴隨著謠言與兩國都有的民族主義情緒。
例如,中國大陸網絡上一直有「韓國人搶注端午節」的傳言,但實際上,韓國向聯合國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韓國江原道江陵地區一項具體的慶祝活動——江陵端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