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WEIBO)
在中國,過不過來自西方的節日一直是一個火藥味十足的話題。
最近,一名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的言論再次點燃了火藥桶。他威脅將舉報一名宿舍管理員,因為後者打算在感恩節向學生們贈送糖果。
這名就讀於該校的學生認為,這是「宣傳西方節日」,「非常不妥」。
此事曝光後,該學生遭到了大量網友的抨擊。很多網友認為他在「上綱上線」、「小題大做」。
但哈工大在周五(11月27日)作出回應,對該學生的行為表示肯定。稱學校「不提倡有宗教色彩的『洋節』進校園,堅決禁止宗教活動進校園。 」
據中國媒體報道,此事發生於周四(11月26日),當天正是美國傳統的感恩節。
網絡截圖顯示,這名王姓宿舍管理員在聊天群發帖說:「今天是西方感恩節,我借此節日在這裏感謝同學們對17公寓工作的支持。」
「今天早7:50分,我在公寓大廳為大家分發糖果。先到先得,發完為止喔,」她寫道。
她還配上了「禮物」的照片,圖中是一盒糖果威化巧克力。
但沒過幾分鐘,她便遭到了一名同學的抨擊。這名同學稱,「宣傳這種西方節日,作為宿舍輔導員,非常不妥。」
「作為官方代表,公開搞『洋節』慶祝活動,不考慮影響嗎?」
「請生活輔導員和公寓方立刻停止該活動,否則我將向學校有關部門反應,」這名同學寫道。
這名學生和宿舍管理員的詳細身份沒有被披露。
該事件一經報道,便在微博等中國社交媒體引發軒然大波,「哈工大」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話題的閲讀量超過2.9億。
大多數網友對這名同學的言論感到憤怒。一名微博網友稱:「阿姨好意,想跟孩子們搞好關係。孩子們吃塊兒巧克力樂呵樂呵,多好啊。非得整得上綱上線,好像全世界就他立場堅定鬥志強似的。」
「紅衛兵真可怕,那也別過元旦和禮拜天了。共和制度和馬克思主義也都來自西方,別讀大學了回去凖備科舉吧,」另一名網友批評道。
但也有網友表示支持學生的行為。他們稱,感恩節源於移民美國的西方人在登陸新大陸後慶祝大豐收,因此「是西方的殖民節日和對原住民的犯罪見證」。
在中國媒體《鳳凰網》發起的有超過20萬人參與的網絡民意調查中,有60%的網友選擇不支持該同學的舉報做法,40%選擇支持。在怎樣看待過「洋節」的問題上,66%的人選擇「個人偏愛,無可厚非」,33%的人選擇「數典忘祖、崇洋媚外」。
「經調查了解,公寓阿姨派發巧克力是出於好心,學生留言提醒阿姨也是出於善意,」哈工大在周五凌晨在一篇社交媒體公告中對此作出回應。但其同時強調,「學校不提倡有宗教色彩的"洋節"進校園,堅決禁止宗教活動進校園。」
中國媒體「澎湃新聞」報道稱,這名宿管人員後來在微信群中向該學生道歉,並表示不願再多做議論,但也有其他同學對這名女士送糖果的做法表達感謝。
感恩節目前主要流行於美洲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等。從宗教起源來看,其實多個宗教中都有「感謝上帝給予」的日子,但大多沒有統一日期和慶祝方式。
現代意義上的感恩節與美國歷史息息相關。據《歷史頻道》(History),這的確可以追溯到17世紀普利茅斯(Plymouth)殖民者和北美原住民萬帕諾亞格人(Wampanoag)共同舉辦的一場秋收盛宴,這被廣泛認為是殖民地最早的感恩節慶祝活動之一。
不過,感恩節的日期在各國並不相同,例如今年美國和巴西便在11月26日慶祝感恩節,而加拿大的感恩節則在10月12日。
長期以來,美洲的感恩節已失去了宗教意義,而成為世俗節日。很多家庭會在這個節日共聚一堂,與家人和朋友吃一頓豐盛的大餐,其中便包括主食火雞。
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感恩節的影響力比聖誕節、萬聖節等西方節日更弱,除了宗教人士的慶祝,一些年輕人常借這個日子表達對其他人的感恩之情。
然而,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中國人認為自己的傳統文化正被日益淡忘。他們對慶祝西方節日的人群表示格外不滿,認為這是一種「文化入侵」。
隨著中國和西方多國的關係在近年內快速下滑,這種「排外」情緒也達到了多年來的最高點,號召抵制「洋節」的現象時有發生。
2018年,中國多個城市在聖誕節來臨之際發佈禁令,禁止商販使用聖誕裝飾。多所中國大學和中小學也禁止學生在社交媒體上討論聖誕節相關內容。
安徽省的一所小學當時進行了「抵制洋節,從我做起」的主題教育。其中,校長進行了《聖誕節是中國人的恥辱》演講,稱正是西方節日「帶給了中國奇恥大辱」。
2017年12月,湖南衡陽曾發佈一份措辭嚴厲的通知,要求該市黨員幹部和親屬不盲從過「洋節」,或「參與有西方背景的任何宗教活動」。
除了洋節,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號召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當局還在2019年掀起了一陣打擊「洋地名」的運動。很多城市要求當地住宅小區修改類似「塞納公館」、「維多利亞花園」等西式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