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GETTY IMAGES)
11月17日,華為通訊設備製造商正式宣佈,全面出售旗下手機品牌榮耀,交易完成後華為將不再持有榮耀公司任何股份。這一官方宣佈印證了此前華為將出售該子品牌以規避美國芯片技術制裁的傳聞。
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榮耀品牌30餘家代理商和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在收購者看來,這是一次「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和市場化投資」。
「自救」的背景是,華為在美國制裁下,面臨供應鏈斷裂的困境。
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佈禁令,任何企業將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禁令實施前有120天的緩衝期,9月14日為緩衝期的最後一天。
9月15日開始,華為進入「斷芯」的黑暗時期。不僅華為本身,任何「沾親帶故」的華為關聯公司(共152家)都被列入實體清單,榮耀品牌也受到影響。
華為對於此次交易的目的並不諱言。華為稱,由於手機部門的技術部件「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正面臨巨大壓力,出售榮耀是為了確保榮耀存活,是榮耀的代理商和經銷商最先提出這項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收購方的深圳智信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上述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而該集團為深圳市國資委全資控股的市屬國有企業。
目前尚不清楚,完成切割後,榮耀是否能躲過美國制裁令,順利獲得國際市場的芯片供應。
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此次切割,僅涉及所有權轉移,榮耀的高管和運營團隊保持不變。深圳智信更多扮演財務投資者的角色。
2013年,華為成立手機品牌「榮耀」,定位相對低端,主要與小米等品牌競爭,每年榮耀品牌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7000萬部,一度佔據中國手機市場10%。
主動剝離榮耀,一方面可以使這個子品牌獨立運營,求得一線生機;另一方面,交易為華為帶來大量現金,允許其布局自己的求生之路。
背後原因是,在不少分析師來看,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打擊力度之大,如果沒有美國首肯,華為幾乎無法從商業途徑獲得芯片,對於這家中國科技巨頭而言,即便不是判其死刑,也相當於判死緩。
行業知名的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表示,禁令之下,最好情境為華為市佔份額降低,最壞情境為華為退出手機市場。
另一原因是,中美交惡的背景下,手握核心科技的華為首當其衝。今年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一次演講時表示,19世紀以來美國在科技上的全球領先,使其繁榮和安全,而5G作為工業世界中心的未來技術,中國若繼續領先則能主導一系列新技術帶來的機遇,美國將失去制裁的能力。
因此,美國將中國視為長期競爭對手,那麼掌握5G的華為也將成為美國長期的制裁對象。即便今年美國大選之後,白宮將要易主,這種態勢也很可能不會改變。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人員赫夫鮑爾(Gary Hufbauer)向BBC中文表示,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和科技戰,已經演變成"第二次冷戰"的一部分,戰況可能會有起伏,比如,相比於特朗普,拜登在口頭上可能會有所放鬆,但中美關係基本上已無可能回到布什和奧巴馬時代。
綜合而言,禁令之嚴使華為難以逾越,中美交惡態勢很可能長期持續,兩個因素作用下,即便華為打算逐步向中國國內市場收縮,但想生存下去,就只能自建"去美國化"的芯片產能。
一個芯片從無到有,要經歷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等環節。在技術含量最低封裝和測試環節,中國本土企業可以滿足華為的需要;技術環節雖然依然有壁壘,但華為旗下的海思積累了一定優勢;只有在製造環節,荷蘭ASML公司的光刻機處於壟斷地位,而這家公司美資背景深厚,中國自主芯片製造能力遠遠落後。
不過華為還是抓住這僅有的基礎,踏上了自救之路。
就在美國大選投票日前,《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華為正計劃在上海建設一家不使用美國技術的芯片工廠。合作者是由上海市政府支持的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有限公司。
報道稱,該工廠預計將從製造低端45納米芯片開始,目標是在2021年底之前為"物聯網"設備製造28納米芯片,並在2022年底之前為5G電信設備生產20納米的芯片。雖然按照規劃,該工廠幾年內都無法生產最先進的5納米芯片,但可以為華為的部分業務帶來"去美化"的可能性。
而真要自主突破芯片行業的核心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此前警告,中國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