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拜登將如何解決香港問題。(圖/GETTY IMAGES/EPA)
美國大選塵埃未定,香港風波又起。華府正處於過渡階段,因新冠疫情與大選餘波而分心。現任川普政府在未來兩個月,會採取更激進的對港政策嗎?勝出大選的拜登,又會如何處理香港問題?
上周,中國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愛國決議」撤銷四名香港議員的職務,立法會泛民主派議員隨後宣佈總辭。
白宮與美國國務院分別發表聲明譴責民主派議員被取消資格,而已成立過渡團隊的拜登陣營則對此保持沉默。
「這個國家在同一時間只有一個總統,」 香港民主委員會總監朱牧民對BBC中文表示,「期望拜登當選之後就開始就香港發表言論,並不現實。」朱牧民是在美國國會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等對港法案的幕後重要推手。
大選期間,川普攻擊拜登對華軟弱,更稱如果他勝選,"中國ˇ大陸將擁有美國"。然而,從拜登團隊的過往發言與專家分析來看,至少在香港政策方面,沒有跡象表明拜登政府的態度會顯著有別於川普政府。
拜登的競選陣營曾表示,如果拜登當選總統,會就香港《國安法》制裁中國,並指責特朗普放任中國損害香港的自由。拜登的團隊承諾,美國需要"堅定反對中國大陸對香港的打壓",拜登政府會"全面執行"《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包括制裁中國大陸官員、金融機構、公司與個人。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及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孔誥烽預期,拜登政府不會對香港政策作大調整,將主張制裁個別官員,反對系統性制裁香港。
此前,香港民主活動人士圈激辯「川普或拜登,誰對香港的民主自由更有利」,《蘋果日報》創始人黎智英等人公開宣示對川普的支持。
不過,香港民主委員會總監朱牧民表示:「如果任由香港的民主運動被某個黨或某位候選人的短期政治利益所利用或綁架,那將是短視而天真的行為。」他認為,支持香港的民主與自由目前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有共識的議題。
孔誥烽也指出,美國國會通過了《香港民主與人權法案》、《香港自治法》等,這意味著以後「無論誰做國務卿都有義務繼續遵守」。
分析認為,拜登領導的美國政府將更善於聯合其他國家一道,就香港問題向中國大陸施加壓力,例如謀求多國聯合制裁。「那將是比起推特外交,更為細緻的外交政策,」朱牧民說。
他還表示,與川普政府嚴格控制難民、移民人數相反,拜登政府預計會在政治庇護、移民政策上更為開放。「預期拜登政府會有很堅定的承諾,移民和難民的數字將會大幅提升。」
日前,加拿大已宣佈放寬港人移民條件,尤其鼓勵年輕港人移民加國。
孔誥烽表示,西方國家紛紛為香港人移民開放門戶,可能是國際社會能向北京施加最大壓力的措施之一。 如果港人以及擁有香港身份的內地精英紛紛撤離香港,並帶著巨大的財富離開,將會削弱香港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並可能導致特區內部政治動蕩。
拜登新政府動向引人關注,然而,川普政府仍有兩個月「跛腳鴨」執政期。
多家美國媒體報道,川普政府卸任前計劃通過一系列對華強硬的行政命令,徹底改變美國對華政策的走向。報道引述不具名資深官員稱,川普下台前,會對更多中國大陸企業、政府部門、官員進行制裁。華府關注的多個議題當中,新疆與香港人權問題首當其衝。
孔誥烽認為,川普政府在接下來的兩個月無所顧忌,對華、對港政策可能更加嚴厲。
「(共和黨)將自己放在對中國比較強硬的立場,成為反對派之後,立場更有利,」孔誥烽說。
但他預期,特朗普政府不會尋求過於激烈的對港政策,例如斷絶港元與美元掛鉤、制裁大型銀行等措施較為激烈,這些政策將對美商打擊頗大。
11月初,華府宣佈制裁四名中港官員,因他們透過行政和安全機構蠶食港人自由。這四人分別是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駐港警務處副處長劉賜蕙,中央政府駐港國安公署副署長李江舟、警務處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這輪制裁彰顯美國決心要「追究關鍵人物的責任」。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日前警告,華府不排除進一步對參與損害香港自由的人員施加制裁。
他批評, 「一國兩制」現在只是中國共產黨在香港擴大一黨專政的「遮羞布」。
不過,由於奧布萊恩效力的特朗普政府在大選後仍未認輸,他的發言被美國的一些批評者認為虛偽。《紐約時報》駐白宮記者彼特·貝克(Peter Baker)就在推文中寫道:「在民主選舉中拒絶承認敗選的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在聲明中責罵中國違反民主常規。」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批評"少數幾個國家"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妄加指責」,暴露了「雙重標凖」。他以英國和美國為例,指沒有一個國家會對公職人員背叛國家「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