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成吉思汗展覽引發的爭議:蒙古歷史與現代中國國家敘事的碰撞

聽新聞

▲成吉思汗是13世紀蒙古統一和蒙古帝國的締造者,被許多蒙古人當作民族英雄和祖先來崇拜。(圖/SAMUEL BERGSTROM)

法國一家博物館因「不滿中國政府干涉」決定推遲舉辦一項有關成吉思汗的展覽,這家博物館指責中國試圖「改寫歷史」。

位於法國城市南特的布列塔尼公爵城堡歷史博物館說,他們將把展覽推遲到至少三年之後。

據報道,這家博物館同中國官方的爭議包括使用「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國」等措辭。

成吉思汗被現代蒙古國奉為民族英雄,同時作為元太祖被列為中國的歷史人物。

內蒙「敏感時期」

中國內蒙古家長學生不滿加強漢語教學,令蒙古語言生存陷危機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博物館館長吉利特(Bertrand Guillet)解釋,「我們為維護人性、科學和道德價值決定停止展覽籌辦」。

吉利特在接受法國廣播公司採訪時透露,他們同位於呼和浩特的內蒙古博物館合作了三年,「展覽的一切工作都已就緒,已經開始凖備運輸展品。」

吉利特介紹,他們需要內蒙方面的實物展品「印證、彰顯」歷史,解釋蒙古帝國和草原地區在中西方聯繫、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吉利特說,問題的起因是,中國國家文物局對博物館施壓,要求他們改變原來的展覽計劃,代之以符合中國設想的展覽,令他們難以接受。

英國《衛報》援引吉利特說,中國要求法國展覽館在展覽中加入「帶明顯偏見改動蒙古文化、以更符合中國新的國家敘事」。

博物館說,中國當局要求展覽取消一些用詞,包括「成吉思汗」,「帝國」和「蒙古人」,隨後他們還要求審查展覽的介紹、地圖和圖例。

不過,布列塔尼公爵城堡歷史博物館的館長也對媒體說,他認為,爭議正好發生在內蒙古雙語政策引發爭議的敏感時期,「或許再過幾個月,這件事就不至於發生」。

目前,該博物館仍在和歐美國家的博物館合作,期待找到合適的展品,計劃在2024年向公眾開放。

中國官版「草原文化」

不久前中國在內蒙古推行新的雙語教育政策,招致蒙古族民眾的不滿和抗議。他們認為新政策危及到蒙古語言的生存,違反了中國關於民族平等的法律。

旅居德國的蒙古族政治流亡人士、「內蒙古人民黨」主席特木其勒圖說,中國國家文物局干預法國蒙古題材的展覽,和最近對境內蒙古族推行語言同化的政策背後的動機都一樣,就是要通過淡化蒙古人的民族文化和歷史認同,達到加強同化的目的。

特木其勒圖認為,多年來中國當局在內蒙古宣傳所謂的草原文化,以此偷樑換柱,取代蒙古文化,淡化蒙古民族意識。他認為,這次中國官方不願意展覽使用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國的字樣應該也是這個動機。

法國博物館展覽風波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許多報道採用標題--「中國不許成吉思汗展覽使用成吉思汗的名字」。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內蒙古退休文化官員對BBC中文網說,內蒙古的確有宣傳草原文化、打造草原文化自治區的說法。把草原文化視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符合官方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說法,而強調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國會涉及國際因素,這可能是容易引起爭議的地方。

批評人士說,中國當局在內蒙古宣傳作為中華文化一部分的草原文化,而不刻意強調蒙古文化和歷史

不過,這位蒙古族的前官員還說,蒙古文化是草原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官方提倡並資助草原文化的研究和其他相關活動,在客觀上也有促進蒙古族文化活動的積極意義。

成吉思汗的象徵

成吉思汗
Getty Images
近現代的泛蒙古主義運動都以蒙古帝國到創立者成吉思汗作為民族統一的象徵

從1950年代開始,中國以斯大林的民族定義為指導進行的民族識別確認了漢族以外的55個少數民族。中國在其中的5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立了省級民族自治區。另外在許多省份內部也有民族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中國國務院在2005年發佈的《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白皮書中說,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佔中國國土面積的2/3。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於1947年,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從20世紀初一直到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前,從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蒙古國、到內蒙古和中國東北地區都先後存在過不同的以統一蒙古為目標的泛蒙古主義運動。

近現代的泛蒙古主義運動都以蒙古帝國的創立者成吉思汗作為民族統一的象徵,成吉思汗仍被視作蒙古民族的祖先,現在仍然受到不同國家蒙古民眾的崇拜和祭奠。

在德國的特木其勒圖認為,成吉思汗和他締造的蒙古帝國到現在仍被許多蒙古人當作民族統一的象徵,這可能是中國不希望法國展覽強調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國的原因。

中國「民族熔爐」模式

多年前,有中國學者向當局獻策以解決中國的」民族分裂「問題。胡鞍鋼在2011年撰文提倡學習美國的」民族熔爐「模式,」不允許任何族群有自己的歷史地域範圍和特權「,加強對少數民族的同化。


2011年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胡聯合刊登在中國科學院內部刊物《國情報告》中的文章「第二代民族政策:促進民族交融一體和繁榮一體」明確提出,要與時俱進推動民族政策從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轉型,「不斷淡化公民的族群意識和56個民族的觀念,強化中華民族的身份意識和認同。」

文章推崇美國處理民族(種族)的方法,認為美國、巴西、印度等國家實行的大熔爐模式比較成功,而蘇聯、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大拼盤模式比較失敗。

點擊以下鏈接閲讀全文:


這個被稱為」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思路將過去蘇聯的民族自治模式作為反面經驗教訓,建議取消依據蘇聯模式建立的民族自治區制度,淡化民族和地域的傳統聯繫,改變以民族劃界的自治實體,達到弱化民族標識、強化國家公民觀念的目的。

法國 成吉思汗 蒙古 中國大陸 展覽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