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BRITISH MUSEUM)
聞名世界的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周四(8月27日)在受肺炎疫情影響關閉了163天之後重新對外開放,標誌著倫敦這座國際大都市正在逐步恢復正常。
但就在大英博物館重開之前,一個無關疫情的決定震動了英國社會:大英博物館著名的創館藏品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的半身雕像將不會再出現在展示基座上。
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Hartwig Fischer)表示,它將被移除到一個「安全的櫥櫃內」,與其它能解釋「大英帝國剝削背景」的文物放在一起。
在這個特別的展櫃中,斯隆將被標注為「收藏家及奴隸主」。
大英博物館的這一決定,在英國內外都引起了廣泛的注意。有人批評此舉極為「虛偽」,完全沒有切中大英博物館這個機構本質上的種族主義問題;也有人質疑斯隆本人並非奴隸主,將其與英國殖民和販奴歷史掛鉤未免牽強。
英國《泰晤士報》專欄作家大衛·阿諾諾維奇(David Aaronovitch)認為,「費舍爾先生像我們很多人一樣,在文化大戰洶湧澎湃之時陷入了一個死結」。在他看來,一方面是年青一代並不認為像大英博物館這樣的機構本身有任何價值,他們認為英國不該擁有這些來自其他地方的文物,而應該歸還回去;另一方面是那些堅持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任何重新考慮都不被允許的人。承認國家的歷史罪孽只不過是屈服於政治正確和要在輝煌從前中尋找污點。
斯隆究竟是個怎樣的歷史人物?
斯隆1660年出生在北愛爾蘭,父親是來自蘇格蘭的移民,家境普通。他從小對自然歷史感興趣,後在倫敦、巴黎學醫和植物。
1689年,年僅29歲的斯隆在如今大英博物館附近安家,創辦了很有名氣的診所。他的病人很多非富即貴,包括安妮女王,國王喬治一世和二世。作為一個很有創新眼光的醫生,斯隆曾經大力推廣過天花接種、奎寧和巧克力牛奶。
1719年,斯隆成為皇家內科醫師學會的會長,並在1727年接替英國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牛頓成為皇家學會會長。
斯隆的收藏始於1687年,他前往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牙買加擔任英國新總督的醫生。回到英國之後,他娶了在牙買加經營甘蔗種植園的農場主之女伊麗莎白·朗格力·羅斯(Elizabeth Langley Rose)。她作為種植園的繼承人,為斯隆其後廣泛收藏文物、標本等提供了雄厚的資本。
1753年,斯隆以92歲高齡逝世,留下的收藏品包括:
在他的遺囑中,他將所有收藏饋贈給國王喬治二世,只希望國家向他的後人支付2萬英鎊。不過,這筆饋贈還附帶了條件:英國議會必須創辦一個全新的公共博物館保存這些藏品,並向公眾免費開放。
英國議會接受了他開出的饋贈條件,通過全國彩票的形式籌募了這筆資金。 1753年6月7日,議會設立大英博物館的法案獲得國王的御准,大英博物館正式成立。
斯隆的收藏品與其他幾個圖書館和收藏品一起,不僅成為大英博物館的創館收藏,而且是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大英圖書館的創立基礎。
大英博物館作為全世界第一個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在其值得驕傲的200多年歷史中也不乏重大爭議,其中包括一些國家對大英博物館某些展品的主權要求。
它建立的初衷是要宣傳展示全球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也隨著大英帝國的不斷發展而擴大。其中的中國文物收藏多達23000件,長期陳列的就有大約2000件。
中國方面把這些文物稱為「流失文物」,並且認為大英博物館是全世界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個博物館,其中包括在1860年遭英法聯軍掠奪的圓明園文物,以及原屬中國敦煌藏經洞的上萬件文物。
今年肺炎疫情期間,美國青年喬治·佛洛伊德之死在全世界引發的」黑人生命同等重要「運動,推動英國反思帝國時期的殖民和販奴歷史,激發了一場社會大辯論。
可以預測的是,隨著這場辯論的深入,還將有更多的英國機構必須在殖民和販奴歷史上表明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