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GETTY IMAGES)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美國開始採取反制措施。在各種選項中「金融制裁」被多位分析師形容為「核選項」,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打擊香港聯繫匯率制度。
打擊聯匯制度甚至一度被美國政界擺上台面作為可選項討論。路透社消息稱,日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顧問已討論通過限制香港銀行購買美元來消弱港元聯繫匯率制度,不過這一提議提交至蓬佩奧的層級,並未進一步推進到白宮進行論證。
經濟學家稱,雖然香港有足夠的能力保持聯匯制度,但邏輯上美國有能力打擊該制度,然而此舉將對美元地位,乃至美國經濟產生烈度相近的傷害,對於大選在即的特朗普政府,該選項並不划算。
1980年代初,中國和英國就香港前途問題開啟談判。地緣政治帶來巨大不確定性,再逢1981年香港股災,市場對港幣的信心大跌,港幣被大量拋售,兌美元一路大幅貶值。香港市民為了保住自身利益,紛紛花掉手中港幣,大量購買各類商品,商場貨架空空如也,甚至出現了有商家不收港幣,僅收美元的狀況。
為了穩定幣值,1983年香港政府推出聯繫匯率制度,並一致持續至今。
該制度下,作為事實上的央行,香港金管局承諾,如果港幣兌美元匯率達到7.75,則賣出港幣買入美元,使匯率上浮;如果達到7.85,則買入港元賣出美元,使匯率下降。通過這種方式將港幣兌美元穩定在7.8:1上下。
聯匯制度立竿見影地保證港元幣值穩定,降低交易費用,在巨大的壓力下,它先後挺過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成為造就香港金融中心的制度保障之一。
然而這次衝擊聯匯制度的不是經濟危機,而是中美政治博弈。
美國在1992年施行的《美國-香港政策法》中規定允許美元與港元間的自由兌換。然而今年五月香港《國安法》通過後,特朗普宣佈取消《美國-香港政策法》。此舉引發擔憂,是否香港聯匯制度也會一併被取消。
市場也呼應了這種擔憂。據彭博社今年六月消息,海曼資本創始人凱爾·巴斯(Kyle Bass)組建基金做空港元,認為未來18個月,港幣將與美元脫鉤。
這不是香港第一次面臨國際金融大鱷的狙擊。1998年金融危機期間,金管局就動用天量資金吸納國際資本拋售的港元,經過一個月的艱苦纏斗,穩住了聯繫匯率制度。
面對當前的形勢,摩根大通發佈的報告認為,預期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繫匯率制度不會改變。理由是,「當局對維持這制度的能力及意志仍然很強」。
其次,就操作而言,美國也很難直接限制聯匯制度。全球市場上有大量的美元在流通,只要金管局和香港銀行業可以自由買賣美元,就能夠保持聯匯制度,能否守住的關鍵在於金管局是否有足夠的美元應對港幣的波動。
根據香港金管局的數據,香港共44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支持著2200億美元的貨幣基礎,比例達2:1。這意味著,香港擁有充足的彈藥庫來應對做空港元的行為。
此外,對聯匯制度的擔憂甚囂塵上之時,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除了現有的人民幣與港幣互換協議,香港與內地達成了港元與美元互換協議,且限額比人民幣港幣互換限額大一倍。而中國內地擁有全球最大的美元儲備,達到3萬億美元。
然而美元畢竟是美國的主權貨幣,通過「釜底抽薪」的政策,依然有可能使香港聯匯制度崩潰。
多位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如果出台制裁政策,禁止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銀行向香港,乃至整個中國的銀行出售美元,那麼聯匯制度長期而言就無法運行。但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情形「邏輯上可能,現實中不可行」。
面對美國可能採取的「釜底抽薪」政策,從香港官員的發言不難看出,這個前殖民地的另一底氣來源於美國可能付出的代價。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對媒體表示,美國有權限制任何地方採用美元結算,但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美元外匯結算中心,若香港有震蕩,美國亦會受影響,包括動搖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心,故相信美方會審慎行事,特區政府亦有方法應對。
事實上,美國金融機構、投資基金在港利益龐大,若香港「打個噴嚏」,對美國企業亦有很大影響。目前,約1300多家美國企業在港經營,2018年美國銀行業在香港的總資產值和客戶存款分別為1480億美元和790億美元。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也認為,這種政策過於激進,可能會對美國銀行以及國際金融市場帶來深刻和不可預測的影響。
路透社援引分析師表示,白宮若損害港元聯繫匯率,必定也會打擊到美元的世界貨幣霸主地位。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美元交易中心之一。
「對美元而言,過大的特權並非沒有風險,」紐約梅隆銀行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高級策略師吉奧夫(Geoff Yu)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關鍵是,目前有關港元聯繫匯率制的放話,很可能僅止於放話。」
此外,此舉一旦觸發中國反制,發生在貿易領域的硝煙,將在金融領域重現。中國可能拋售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國國債和股票,衝擊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金融體系,對於還有3個多月就要大選的特朗普總統而言,冒這份險似乎並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