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危機和世界新秩序 BBC分析英國未來中國政策

聽新聞
Hong Kong
Getty Images
英國已經表態將向香港300萬持英國國民海外(BNO)護照者打開國門

世界仍未從新冠疫情中走出之際,香港問題成為國際外交的一場嚴峻考驗。英國已經表態將向香港多達300萬已經持有或有資格申請英國國民海外(BNO)護照者打開國門。中國認為此舉是對內政的粗暴干涉,威脅將採取反制報復措施。

那麼,這場「大戲」究竟如何告訴我們中國在新世界秩序中的崛起地位?英國政府在脫歐之後大力拓展全新、樂觀的外交政策——「全球化英國」(Global Britain),這又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首先,這場危機避無可避,注定要發生嗎?一切本來可以完全與現在不同。在過去20多年間,西方絶大部分的決策者們都希望,中國崛起將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展開。

中國崛起

中國據說將成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持份者」。換言之,中國將遵守國際協議和規範,因為作為國際體系的一部分,中國與其他國家一樣都從中受益。

或許在那個世界裏,英國和中國政府就香港前途簽署的協議將能夠得以繼續存在。

但是事情並非如此。中國的崛起迅速而且一意孤行。它成為一個軍事超級大國,至少是區域性的超級軍事強國,在中國家門口的地方即便強大的美國也將難以與之對抗。

中國崛起之時,恰逢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注意力被分散之際,國際間有反恐戰爭和敘利亞危機;在歐洲,則有英國脫離歐盟。

另外,美國特朗普政府基本沒有連貫的對華政策,實際上美國總體外交政策都缺乏戰略思維。

過去五年來中國崛起之時,美國在國際間的地位還不僅僅是相對下降,而是絶對衰退,使美國與亞洲、歐洲和中東的聯盟體系陷入危機。

儘管中國與西方之間的問題不斷增多,(西方)卻沒有任何總體的反應將貿易緊張、技術競爭、戰略問題等等視為更大的"中國問題",需要協調一致加以解決並且做出有針對性地回應。

那個世界當時面臨新冠病毒爆發的邊緣。疫情從中國開始,最初也給北京帶來一些嚴重的問題,但顯然被北京決意變成了自身的優勢。

其後無論是其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緊張關係,還是與印度在邊界的對立,以及中國決定在香港問題上推翻與英國的協議,中國政策中出現更加尖銳的民族主義語調並非偶然。

的確,新冠疫情讓北京有機會把香港危機帶入轉折點。

Hong Kong
Reuters
香港問題是英國新外交政策——全球化英國面臨的第一個大考驗。

無論這次的疫情將持續多久,有一個結果是顯然的:除非受到真正的、讓北京倍感關切的壓力,北京日趨強勢政策的走勢不大可能改變。儘管外界譴責中國對香港人民自由所顯示的態度,但譴責卻不大可能使北京有所改變。

這就讓英國政府處於相當嚴重的困境。在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領導的政府處理疫情的手法受到相當批評之餘,香港問題是英國新出台的強勢外交政策——「全球化英國」面臨的第一個大考驗。

全球化英國

誰也不知道「全球化英國」到底是什麼。

英國很多反對脫歐的人可能會譏諷地認為,全球化英國就是要把壞事盡可能地做好。公平起見,由於新冠疫情佔用了政府太多的時間,要以香港為基礎來判斷全球化英國的外交政策還為時過早。

不過,這場與中國的爭端的確像聚光燈一樣,照亮了英國目前外交地位的強處和弱點。因此剖析高調的說辭,看看簡單的現實尤其重要。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英國是對北京沒有多少影響力的前殖民地強國。中國除了執行一系列令人不快的安全政策之外,還被普遍認為違反了協議。但是中國是某種程度上的超級大國,而英國顯然不是。

那麼,這會讓約翰遜首相領導的英國政府怎麼辦?很多評論人士會讚揚他,出於道義立場願意給大約300萬香港人提供庇護。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數字,而且對英國執政保守黨來說更是不容易,因為該黨基本層面對整個移民問題都高度敵意。

中國可能不會讓很多人離開香港,或者很多人會決定留在香港,甚至有很多人即便要離開香港也會選擇去世界其他地方,這些情況都不能改變的事實是:約翰遜首相在面對中國壓力時,已經盡力維護了英國的道義高地。

可是外交是由很多方面組成的。有原則的行動(很多人可能會說世界事務中太少了)是一回事,但是完成外交政策目標就像是一場團體賽,其關鍵點在於贏得信任和盟友的支持,打磨聯合立場,採取聯合行動。

儘管外界對英國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有大量的口頭支持,但是落實到口頭以外的行動卻少之又少。美國已經收回了原本對香港的某些貿易優惠,但是今年美國要搞競選,特朗普總統把對北京強硬作為他繼續留任白宮的戰略元素之一。

希望全球化的英國其實是非常孤立的。英國現在半脫離歐洲,與歐盟之間就未來關係的談判仍然一團亂麻。

英國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倒是最不複雜的。約翰遜首相和特朗普總統之間維持溫和關係之外,英國急需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而且一想到要爭取美國支持所付出的條件和代價,英國就總是不安。

的確,疫情凸顯了這些問題的嚴重性。特朗普總統決定從美國製造商買斷用於治療新冠病毒的關鍵藥物瑞德昔韋,已經讓我們更多認清了「美國優先」的含義。

歐盟也在為自己的成員國協商藥品的供應。現在還不清楚英國在這個事情當中究竟是何處境,不過有媒體引述官員的話說,已經拿到了足夠多的供應可以滿足需要。

這倒是突顯了英國現在的處境:雖然還在歐洲,卻不是歐洲;與美國關係雖近卻不太緊密。這也給英國一個很大的提醒:在全球事務中經濟和科技的分量越來越重。

英國應有所作為

過去一個世紀的絶大部分時間裏,坦克和核武器被認為是國際實力的硬通貨。但是這樣的理解實際上很膚淺,掩蓋了的事實是,美國的軍事硬件儘管一直都很重要,但是讓美國主宰二戰後和冷戰後世界的真正原因是它異常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研基礎。

現在中國也有了這些優勢。在那個新的世界秩序中,全球化英國的這艘船將不得不調整方向前行。

英國也有很多優勢。它還算是一個富裕國家,英國也在國際政治的決策圈——聯合國安理會佔有一個席位。但是英國必須在後疫情時代、後脫歐時代找到方法重新開始有所作為。

北京越來越咄咄逼人的政策,或許能被視為「中國優先」的同義詞,在世界各地有跡象顯示對北京這種政策的煩躁感越來越強。

殖民時期留下的歷史讓英國在香港這出大戲中扮演了一個關鍵的角色。英國現在需要發揮自身的作用,鍛造出一個新的與北京打交道的國際共識:既頂住中國壓力據理力爭,同時尋求與中國的當權者在關係到全世界的重大問題上展開積極的互動。

香港 國安法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