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及核酸檢測: 香港重連中國內地需跨兩關

聽新聞

▲(圖/GETTY IMAGES)

 

香港和中國大陸城市深圳接壤,每日往來人次正常情況下多達幾十萬。在新冠疫情導致封關4個多月後,隨著疫情緩解,兩地開始嘗試開關逐步恢復人員正常往來,重要標誌是兩地往返人士無需接受來回長達28天的強制隔離。

但分析指出,香港要想從深圳開始嘗試建立和中國內地的「旅行泡泡」,還需要跨過電子健康碼互認和核酸檢測數量增加兩道關口。

在此之前,澳門與接壤的廣東珠海市已於五月實現健康碼互認。

「粵港澳」互認健康碼

珠海和深圳兩座城市分別毗鄰澳門和香港,一直以來三地人員往來最為密切。在已經公布的健康碼互認措施中,跨境人士要先做核酸檢測,檢測結果轉換成健康碼,一次檢測結果的有效時限為7日。

相對於澳門珠海之間較早實現健康碼互認,有公眾批評香港政府在本次健康碼實施問題上效率低下和行動遲緩。

在中國內地,從居住的小區,到工作所在的公司大樓,許多地方都需要民眾出示代表健康的綠色碼才允許他們進出。
Getty Images
在中國內地,從居住的小區,到工作所在的公司大樓,許多地方都需要民眾出示代表健康的綠色碼才允許他們進出。

5月,港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透露:粵港澳正商討三地如何互相認可檢疫措施和病毒檢測,將研究使用三地互認的健康碼。

這涉及「一國兩制」下兩個特別行政區和一個中國省份在技術和信息上的共享。澳門很快於5月10日與廣東珠海實現健康碼互認,持綠色健康碼的兩地人士可以自由出入,不用接受隔離。

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的報道稱兩地的健康碼後台「服務不作互聯,符合兩地法律;個人自願提出轉碼,保護個人隱私;轉碼資料全程加密,保障信息安全。」

技術挑戰主要來自香港和廣東的互認。而提供健康碼的平台主要是中國科技巨頭騰訊旗下的微信。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 Ben Cowling)對BBC表示,健康碼主要是技術挑戰。至於願不願意使用,則取決於個人。

香港有人剪掉電子手帶逃避強制檢疫,政府將成立舉報熱線。
Reuters
香港目前電子手環監督接受強制隔離的人士。跨境學童及商務人士等特定人群可以不接受強制隔離。

香港推行手機健康碼遇到的障礙可能和移動支付的遭遇類似。移動支付早在中國大陸風生水起,但在香港傳統的現金和支票支付仍佔主流。

中國的移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近年來試圖打開香港市場,但困難重重。市場阻撓源於香港本土用戶的隱私和數據安全擔憂。香港用戶擔憂,即使數據傳回企業後台,但依舊會被中國政府監控。

除此之外,香港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擔心中國內地核酸測試報告或健康碼的凖確度。

目前的進展是,港府已給予中港跨境兒童、跨境司機和在港上市公司行政人員等特定人群隔離豁免,前提是能夠提供有效的核酸檢測證明。深圳也宣佈對近3萬名跨境學童實施相應政策。

6月初,香港再次出現本地確診案例。這可能也是相關政府在重新開關這一問題上態度謹慎的原因。

核酸檢測能力

香港政府日前回復BBC查詢時表示,在約有745萬人口的香港,目前的日均檢測能力為2000人。

從人口比例上來看,香港的日均檢測能力是英國的十分之一。

大規模檢測能有效發現無症狀感染者。
Getty Images
大規模檢測能有效發現無症狀感染者。

儘管檢測能力可能受到當地疫情嚴重程度的影響,但對有極高「輸入風險」的香港,找出本地隱形傳播鏈可能有助於政府部署下一步防控措施和如何進一步解封。如果需要擴大和澳門及廣東的人員自由往來,核酸檢測需求也將大幅增加。

香港的檢測規模曾受到一些專家批評。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5月建議將香港每日核酸檢測能力提升至7000人。他認為,香港衛生署有足夠人手,只要做好時間編排,分頭去做,便可增加每日檢測人數。

港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回應稱,當局沒有拒絶過做社區樣本,現主要做輕微病症的人,也主動檢測機場工作人員,但檢測沒有病症的人較複雜,「不可能全港700萬人做,若做,多久做一次?」

6月港府在回應BBC問詢為何不展開全員檢測的郵件時稱,早發現是港府的防疫重點。為了最優化利用公共檢測資源,「我們目前將檢測重點放在案例確診和受檢測的高危人群。」

高本恩也對BBC表示:「對整個人口的全員檢測成本異常昂貴。武漢的全員檢測模式難以在世界其它地區複製。」

香港 中國 深圳 武漢肺炎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