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政府全面對中國施壓。美中關係空前緊張,令美國在亞洲的主要盟國日本面臨兩難選擇。
日本首相安倍5月25日在記者會上說,雖然美中關係緊張,但日本將維持與兩個大國的關係。他強調日本與美國結盟的重要性,也強調與中國在全球治理方面進一步合作的重要性。
在中國人大通過了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的決議後,英,美,澳,加四國聯合譴責北京,說國安法將威脅香港的自由,破壞了香港自治,違反了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
不過安倍並沒有加入英美對中國的譴責,在周一(6月7日)他只是表示「嚴重關切」香港局勢,並強調維護香港「一國兩制」的重要性。共同社報道說,日本沒有追隨歐美譴責中國,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令美國和其他幾個國家感到失望。
《日本時報》的分析說,美中爭奪一時難見分曉,日本必須小心謹慎。評論還說,施展外交是安倍的強項。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東亞項目主任辰己由紀(Yuki Tatsumi)認為,日本在中國問題上要小心謹慎,不要造成自己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日本時報》引述她的分析說,長期以來,日本認為華盛頓對中國的咄咄逼人缺乏緊迫感,對此深感困惑,一直希望美國「對中國的問題行為有更明確的批評」。但是現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明確強硬表態,日本卻感到猶豫,不能下決心是否完全站在美國一邊。
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後,美國和中國關係全面緊張。安倍在上月的記者會上並沒有直接回答關於在美中之間如何選擇的提問,而是謹慎地表示,儘管(美中關係)緊張升溫,日本都會維持與兩個國家的關係。
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國蔓延造成200多萬人感染和十多萬人死亡,與此同時反種族主義抗議也在全國蔓延,特朗普在11月總統大選前面臨嚴峻挑戰。
近期,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全面施壓。《日本時報》報道說,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一個考慮是,中國可能會比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更好打交道,更穩定,不那麼出人意料。
2012年日本提出釣魚島國有化政策,引發中國激烈反彈和反日抗議。日中關係惡化,日本政界人士開始特別關注工業產業鏈過度依賴中國的問題。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後,封城隔離措施一度讓中國經濟停頓,更加劇了日本對依賴中國的擔憂。
路透社報道說,從十多年前中國的勞動成本開始上升後,日本企業就在討論「中國加一」的策略,即把在中國的生產廠和設施向另外一個亞洲國家轉移,進行風險管控。許多日本廠商把東南亞作為另外一個產業轉移的選項。
日本政府撥款2200億日元補貼,讓日本企業將製造業從中國回遷日本。另外日本政府還提供多達235億日元的補貼讓日本企業實行產業鏈多元化,依賴東南亞的供應鏈。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日本公司2018年在中國至少有7400個工廠設施,這些在中國的製造廠出售價值高達2520億美元的產品,其中70%在中國市場銷售,17%回銷到日本。
《日本時報》引述澳洲國立大學中日關係學者金艾美(Amy King)分析認為,日本要找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其他選擇並不容易,在孟加拉或越南設立製造工廠現在更難,許多公司牴觸日本的多元化努力。
路透社報道說,許多日本公司表示從中國回遷日本並不實際,經濟上也缺乏合理性。針對中國消費市場的產品需要在中國生產。
報道以武漢的本田汽車裝配廠為例說明日本企業要滿足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嚴重依賴中國的供應商。豐田、日產和本田各自在中國至少有3個研發中心。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日本零部件供應商對路透社記者說,在哪裏研發軟件就需要在哪裏研發硬件和進行製造。他認為日本政府的刺激措施有誤導,他們僅僅強調把製造過程遷回日本,但忽視了研發環節。
安倍今年1月在國會講話中誓言要營造「日中關係成熟」的「新時代」,強調亞洲兩個大國「在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繁榮方面分擔責任」。
但安倍首相希望對中國展開的「前瞻性」外交被隨後而來的新冠疫情爆發打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計劃4月訪日不得不被推遲。最新的報道說,習近平的訪問可能被無限期推遲。
《日本時報》的分析說,迄今為止安倍在中美間的謹慎外交卓有成效。但隨著美國在香港、南海、新冠病毒、貿易、安全和外交多個領域全面對中國施壓,包括日本在內的多個國家的議會成員組成「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令安倍的對華「前瞻性」外交無疑將面臨更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