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們一周工作五天,接著是兩天的周末用來休息、放鬆,為下一周工作做好凖備。
但在新冠病毒肺炎全球性傳染病大流行的現在,學校關門了,購物街一般商店和辦公室也關門了,除了醫療緊急部門等絶對必要的工作人員之外,其他人一律待在家裏避免散播病毒。
被迫待在家裏,許多人習慣的工作日和周末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如果你整天穿著睡衣,電視和工作電腦隨時待命,那麼現在幾點,今天星期幾,還有什麼重要呢?周末和一般工作日還有什麼區別?
正常情況下,一些外部因素決定我們的規律作息,例如孩子們上學放學的時間,大人們上班下班和開會的時間,火車時刻表等等,一旦這些外部因素消失,世界各地的人們就要自己決定自己的作息時間。
在西雅圖工作的庫魯尼歐提斯(Chaney Kourouniotis)說,雖然她現在在家工作,但她還是按照以前的模式,每天早晨在固定時間起牀,固定時間開始工作,睡懶覺只留給周末。
家裏有孩子的人也一樣,在家裏也必須盡量按照學校的作息時間。在巴黎工作的瑟夫特爾(Emily Seftel)和先生兩人輪流照顧六歲的兒子。他們定了一個有關周末的規矩,那就是周末的時候,她和丈夫可以有三個小時的時間留給自己。這樣一來他們就特別期盼周末的到來。
瑟夫特爾說,在那三小時的時間裏,其他人就假裝他/她不在家。「上個周末我輪到星期六上午和星期日下午各休息三小時,我分別在陽台曬太陽讀書,然後在房間裏看電視。」
為什麼要有周末?《周末效應:休息的好處》(The Weekend Effect: The Life-Changing Benefits of Taking Time Off and Challenging the Cult of Overwork)一書作者昂斯塔德(Katrina Onstad)表示,地球自轉一周是24小時,公轉一周是一年,但一周七天卻是一種社會規範而非自然規律。
她說,一周工作五天、休息兩天是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之後才逐漸定下來的。當時還沒有採取一周工作40個小時的行業為了減少損失而縮短工時。1938年,美國立法將每周工時不得超過40小時寫進法律。
但是現在面臨的這次疫情危機,卻有可能會讓長久以來維持不變的規律出現變化。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桑托斯(Laurie Santos)表示,目前情況帶來的一大挑戰就是人們習慣的作息時間完全被打亂了。
他說:「人是習慣性動物,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休息都是有規律的,這有助於我們降低不確定感。」
樸次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歷史學教授比文(Brad Beaven)表示,即使在新冠病毒疫情出現之前,通過互聯網遠程工作,自營商和零工經濟已經使得傳統的工作時間概念出現很大的變化。「很有意思的是,居家隔離在某種程度上讓人們能夠自行決定自己的工作時間。」
整體社會如何適應變化還有待觀察,但對個人而言,維持某種程度的作息規律是在面臨疫情危機之際降低不確定感和壓力的一個有效辦法。
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人被迫待在家裏或在家工作,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出門,不能和親人、朋友和同事見面,不能上學,同時又要在工作、家庭和輔助孩子在家上學之間取得平衡。
事實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事情太多了,維持某種程度的作息規律,確保我們仍然感覺到時間的存在,可以說是我們在疫情危機下唯一能控制的事。
訪問 BBC Worklife 閲讀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