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繼續在全球蔓延,除中國以外,全球已經有一些國家和城市採取了封鎖和隔離等緊急措施。
新冠病毒所引起的全球恐懼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一些眼尖手快的公眾迅速囤貨下單,購買口罩、消毒液以及一些應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幾周前,當香港冠狀病毒肆虐高峰之際,還發生了罕見的歹徒打劫送貨工人,搶走600卷衛生紙的事。
與此同時,英國和澳大利亞也發生了民眾在恐慌下搶購衛生紙的情況。
英國一些超市的衛生紙貨架被搶購一空。澳大利亞最大城市悉尼超市裏的衛生紙貨架在幾分鐘內就被清空。
本周三(3月4日),澳大利亞還發生一起為爭搶衛生紙而動刀驚動警察事件。
澳大利亞也出現了限量購買衛生紙,甚至網上大幅提價現象。
更有甚者,有人還跑到公共廁所去偷衛生紙。這到底是出於什麼心理呢?
在新冠疫情的驅使下,民眾爭相搶購衛生紙的現象之前在新加坡、日本以及香港等地就發生過。
美國最近也有報告說,民眾開始搶購衛生紙。
無疑,這些都與新冠疫情緊密相連。
以澳大利亞為例,在西部城市帕斯出現首個新冠死亡病例後,人們從上周末起開始搶購衛生紙。
其實,澳大利亞是較早實行限制中國遊客入境的國家之一,自那之後,該國新冠確診病例人數呈現穩定狀態。
但是,從上周末起新的感染病例開始上升,催生了人們的恐懼感。
截止周三,澳洲共有40多例新冠病例(Covid-19),但同別的國家比較,還是相對較少的。
澳大利亞政府給公眾的建議是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多洗手。同時還建議人們如果覺得有必要,可以儲存兩個星期用量的食品、水以及其他一些生活必需用品。
於是,人們在儲備食品和其他商品之前,提前開始搶購衛生紙。
社交媒體上到處可以看到人們搶購衛生紙的圖片。
但這背後到底都有哪些原因呢?
The women behind me at the Aldi check out #toiletpaper #coronavirusaustralia pic.twitter.com/XnenmvnQaR
— Sonia Giusto (@SoniaCrestpac) March 3, 2020
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社交媒體也推動了人們的搶購心理。
澳大利亞當局不得不出面呼籲公眾不要由於恐慌而盲目搶購。
一些超市也安撫公眾說,他們有足夠的貨存,而且生產線24小時不停來滿足公眾的需求。
儘管這樣,並沒有阻止人們瘋狂搶購衛生紙的行為。
有些澳大利亞人把人們搶購衛生紙的行為形容為「最愚蠢的」危機。
還有人指出,至少藥品、口罩、消毒液還能有助於預防病毒感染,衛生紙根本不屬於這一類。
話雖這麼說,但它絲毫未減人們搶購衛生紙的熱情。
就連見過中國武漢疫情重災區的人都對此感到吃驚。
消費者心理專家表示,這種行為「顯然是不合理的」,而社交媒體和新聞報道無疑助長了人們盲目效仿的心理效應。
當人們看到空空的貨架時,心裏開始恐慌。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的格雷斯教授表示,因為衛生紙在貨架上的位置比較顯眼。
她說,想象一下,50大卷衛生紙一下子從貨架上消失後所產生的空蕩感效應。它可比50罐早餐豆或消毒液不見了更顯眼。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加爾格副教授表示,這裏還有錯失恐懼症現象(FOMO syndrome)在作崇,因為當人們看到別人都在搶購某種商品時,總覺得這裏面必有其原因。因此,深怕自己錯過。
加爾格副教授還把這一現象跟亞洲國家相比較。她說,比如在中國,人們大量購買衛生紙還因為可以用它來代替面巾紙等。實在不行,還可以用它做臨時面罩等。
當然,澳大利亞人搶購衛生紙主要不是想把它當成醫療替代品,最主要的原因是緣於心理恐懼。
「關鍵是沒有人知道新冠病毒疫情走勢如何,最後會不會更加惡化?」她說。
因此,人們希望能有備無患,因為這是他們為取得某種控制感能唯一可做的事。
悉尼另一位消費心理學專家米勒博士說,這也是城市化社會和人們現代生活方式便利的最高體現。
他表示,人們已經不習慣物品短缺和斷貨現象。
他說,我們習慣於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搶購手紙就是能維持這種狀態的一種心理。
潔白柔軟的衛生紙正是澳大利亞人和許多其他國家人不願意放棄的一種「奢侈品」。
米勒博士還指出,萬一他們不得不長期居家隔離,無法出門,至少他們可以確保享受人生中的一點點舒適。
雖然,同許多其他生存必需品,比如水和食品相比,衛生紙根本無足輕重,然而,它卻是人們不願放棄的、能維繫生活最低水凖的某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