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中國城周日用餐時間,中餐館裏通常都是座無虛席。但現在卻是異常的安靜,儘管外面街道上仍然懸掛著慶祝農曆新年的喜慶大紅燈籠。
中國城中餐館錦裏(Jinli)的老闆馬先生(音譯,Martin Ma)告訴BBC記者,現在生意很難做。
雖然一周前,倫敦中國城還在歡天喜地地慶祝中國農曆新年,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但現在的景象已經大相徑庭。
人們似乎對中餐已經沒有胃口。
上周五(1月31日)英國確認了兩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消息一公布,馬先生的餐館立即就收到取消訂餐的電話。
有些食客直言不諱地表示,擔心病毒傳染是他們取消訂餐的原因。
錦裏共有4家連鎖餐廳,其中,兩家在倫敦的中國城,一家在倫敦西北的阿克斯布里奇(Uxbridge),還有一家在伯明翰。
四家餐廳的訂餐銳減了50%,其中,馬先生估計僅旗艦店一家在周末的營業額就損失了一萬五千鎊。
而在這之前,要想到錦裏用餐需要提前預訂,餐館的門前總是排著長隊。
而現在,即使是在用餐高峰時間,餐館裏也是空空蕩蕩的。
馬先生無奈的解釋說,有一位中國遊客特意選擇來錦裏用餐,就是因為看到裏面沒什麼人,覺得這裏更「安全」。
錦裏餐館的中國員工凡是剛從大陸回來的,先在家至少隔離14天。餐館到處可見殺菌清潔劑,但這不足以緩解人們對肺炎病毒的恐懼。
倫敦中國城爵祿街另一家中餐館的老闆表示,他們餐館的情況也是大同小異。
這位不想透露姓名的中餐館老闆表示,人們害怕,都不想來。
在中國城主街上可以看到一些零星的遊客在拍照中國城的牌樓。
該老闆說,他本人倒沒有經歷任何敵意。但知道許多人有,例如,在地鐵上,當有人看到中國人在附近時,會站起來換座位。有父母也會告訴小孩離「外國人」遠點。
在新龍鳳大酒樓,經理凱西(Cathy)似乎更加樂觀。
她告訴BBC記者,他們大多數食客是當地的老顧客,沒什麼問題。
然而,馬老闆認為至少要一個月中國餐館的生意才能恢復正常。
並沒有任何證據或健康警告顯示,吃中餐可能有傳染病毒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說,該病毒主要通過與感染者接觸傳播,並說該病毒可能在物體表面上存活數小時。
受到病毒影響的不僅是中國城的餐館。在英國生活的一些華人也表示,他們成為種族歧視言論的目標。
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博士生安傑拉·陳(音譯Angela Chan)說,她在倫敦的一個地鐵站等地鐵時聽到一名男子用說唱音樂的形式諷刺中國人,其中用了冠狀病毒、瞇縫眼和中國謊言這樣的字眼。
安傑拉說,中國人受到的種族歧視往往比較微妙和隱蔽。
她還表示,武漢肺炎爆發後,可以感受到人們開始「指責」中國的一些不潔飲食文化是導致新病毒爆發的原因。
安傑拉補充說,這固然與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和對一個社區的恐懼有關,但也跟中國的崛起有關。
35歲的露西·李(Lucy Li)是倫敦的一名兒科護士。她11歲的女兒上周告訴她,學校裏的同學相互轉告說:「別接近中國人,因為他們有病毒生病了」。
露西的父母1960年代移民英國,露西已經是第二代移民。
但當她去看家庭醫生咳嗽兩聲後,注意到旁邊的人馬上自動走開了。
她表示,自己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能夠理解公眾的擔憂。但是,她說媒體上充斥著各種誤導的信息,結果使在英國的華人成為了種族歧視和偏見的對象。
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中國社區也表示,不幸的是自從武漢病毒疫情擴散以來,英國華人所受到的種族歧視也隨之增加。
23歲的潘先生(音譯,Sam Phan)是自由記者,他在曼徹斯特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他說,武漢病毒的爆發也突出了東亞人所面臨的種族歧視。
他在英國《衛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陳述了他所聽到的一些針對所有東亞人的一些固有偏見,好像他們都有病毒風險一樣。
他告訴BBC,有些人把病毒看作是「中國人的病毒」,於是造成了一種對中國人和東亞人的恐懼感。
潘先生表示,這讓人感覺很不好,好像你讓人噁心一樣。
當他的文章在網上發表後,他收到了一些種族歧視性語言的評論,建議他應該停止吃狗肉。
對此,他回應說:「首先,沒有英國華人吃狗肉,我們也像其他人一樣吃魚和薯條。」
同時,他還表示,東亞人受到的歧視往往被忽略,因為沒有太多人為此而發聲。
但他最後補充說,他為最終看到英國報紙的頭條開始談論針對中國人所受到的種族歧視而感到「特別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