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蘭坊館址將成歷史 中國駐英代表處的前世今生

聽新聞

▲中國駐英大使館設於倫敦西區波特蘭坊,但經過百多年的歷史後,凖備搬遷。(圖/Getty Images)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過去一個半世紀,都位於倫敦市中心的波特蘭坊,與BBC總部不遠。但大使館已決定搬遷到位於倫敦東區的英國皇家造幣廠原址,這也許是回顧一下中國駐英國外交機構歷史的時候了。

1877年,中國由年僅六歲的光緒帝統治,但實權都由慈禧太后包攬。清政府的外交機構當時叫做「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開始籌備一個英國代表處。

但清政府其實不願意開設這個代表處,它被迫這樣做是因為數年前,一名叫馬嘉裏(Augustus Margary)的外交官在中國遇害,導致中英外交危機。最後,中國政府被迫接受許多英國政府的條件,包括賠償大量白銀,和派出代表團到英國給維多利亞女王道歉。這個「道歉代表團」之後就演變成中國第一個派駐英國的代表處。

一名大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的蘇格蘭裔員工金登幹(James Duncan Campbell)當時安排清政府,租用一家位於波特蘭坊49號的建築物作為代表處。中國駐英第一位欽差大臣郭嵩燾在1877年到任,他之後也成為中國駐法國第一位欽差大臣。

郭嵩燾當時是中國西化的支持者,希望中國「自強」,支持興建鐵路,也相信更大力在中國推廣學習外語十分重要。他對中英兩國之間進行貿易持開放態度,也被外界視為不受貪腐影響的官員。他有一名助理和兩名翻譯員與他一起工作,第一件商討的事情就是十分具爭議的鴉片貿易。英國《衛報》當時報道,郭嵩燾不滿鴉片貿易對中國造成損害,得到一些英國議會議員的和應。

郭嵩燾
Getty Images
中國駐英第一位欽差大臣郭嵩燾在1877年到任,他之後也成為中國駐法國第一位欽差大臣。

革命運動與駐英使館

清政府在19世紀末變得弱勢,更受到希望推翻清政府勢力的挑戰。其中一件最注目的事件,是1896年孫中山在中國南方推動革命失敗後,逃亡到倫敦,之後被清政府的特務抓到,把他秘密地囚禁在波特蘭坊的代表處。他得知清政府計劃把他偷偷地送回中國,把他公開處決。

他為了向外求援,把硬幣跟一些便條綁在一起,投擲到代表處外邊的街道,成功向自己的好友康德黎(James Cantlie)求助。孫中山在香港求學時,康德黎曾經是他的老師。

康德黎收到孫中山求助後,到處跟英國議會議員游說,又在報章上呼籲釋放孫中山。經過12天,清政府駐英代表處在公眾壓力下決定釋放孫中山,令孫中山在英國成為英雄,同時令清政府十分憤怒。

一個中國使團1967年在大使館大樓外舉著毛澤東的畫像,手持"毛語錄"叫喊口號,支持毛澤東。
Getty Images
一個中國使團1967年在大使館大樓外舉著毛澤東的畫像,手持"毛語錄"叫喊口號,支持毛澤東。

從辛亥革命到中共建政

孫中山
Getty Images
孫中山

孫中山1911年帶領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管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繼續使用波特蘭坊49號的建築作為駐英公使辦事處。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國駐英公使是施肇基,他的女兒施美美在自傳《哭泣之迴響》(Echo of a Cry)裏憶述自己在公使辦事處成長的經歷。施美美在書中說,當時的公使聘請了許多司機、保安和清潔工,大多是英國人,與現在大使館全部聘用中國員工的做法不同。當時德國軍隊的熱汽球在倫敦投擲炸彈,她與父親和家人,還有公使館的中國和英國員工全都躲進地庫避難。

1926年,由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決定把波特蘭坊49號旁邊51號的建築物也租下來,為期999年。至1935年,中英兩國升級外交關係,中國駐英公使館改為駐英大使館,公使一職也改為大使。

示威者2017年在中國駐英大使館前抗議,要求北京政府釋放當時仍然在囚的異見人士劉曉波。
Getty Images
示威者2017年在中國駐英大使館前抗議,要求北京政府釋放當時仍然在囚的異見人士劉曉波。

過了數年,中國被日本入侵,歐洲也受到納粹德軍攻擊。曾經在1919年代表中國參加凡爾賽條約談判的中國外交官顧維鈞當時仍然是駐法國公使,他在1940年納粹德國入侵時逃到倫敦,之後成為中國駐英大使。他在駐英期間,更兼任第一位中國駐聯合國大使。他在1946年離職,之後改任中國駐美國大使。

1949後中共建政,但英國政府在一年後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正式代表。英國政府1950年1月知會國民政府最後一任駐英大使鄭天錫,要求他在三個月內遷離波特蘭坊的建築。

鄭天錫搬離後,英國政府派出工人修復使館建築被德軍轟炸時造成的損毀,英國外交部也每兩個星期清潔建築內部。除了這些人,建築大多被丟空,直至1954年,英國首相邱吉爾宣佈中國總理周恩來和英國副首相安東尼·艾登(Anthony Eden)達成共識,中共將派出一名臨時代辦到英國。

這名臨時代辦就是宦鄉,他曾經在上海當記者,之後轉任外交官。他獲派駐英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第一任駐英國的外交代表。

2008年四川大地震後,前英國首相布朗(又譯白高敦)曾經到訪大使館,在時任中國駐英大使傅瑩陪同下籤署悼念冊。
Getty Images
2008年四川大地震後,前英國首相布朗(又譯白高敦)曾經到訪大使館,在時任中國駐英大使傅瑩陪同下籤署悼念冊。

新建的建築、仿古的外牆

許多路人經過這座建築物時,可能都不知道其實它內部經過大規模改建。原本的建築在1785年建成,由兩名著名英國建築師羅伯特·亞當(Robert Adam)和詹姆斯·亞當(James Adam)設計。

英國政府在1973年同意讓中國政府拆除位於49號和51號兩座建築,並在原址將它們結合成一座建築。但英國政府同時要求,新建大使館大樓的外牆必須按照波特蘭坊其他建築的風格建造。舊建築最終在1980年拆卸,新大使館建築在1983至1985年間建成。

現在中國大使館優雅外牆的背後,是一座混凝土建造的大樓,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它基本上是一座1980年代的建築,備有一個仿喬治亞式風格的外牆。使館大樓面對波特蘭坊的大門不是經常使用,公眾和使館職員經常使用位於韋茅斯街的一個入口進出。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加派駐英國的外交官員,這座大使館建築變得越來越擠擁。它同時是一個中國文化的寶庫,收藏了許多中國卷畫、書法和畫像等中國藝術品。它們大多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作品,由齊白石、徐悲鴻、吳昌碩、任頤、傅抱石等藝術家創作。

使館外也曾經發生許多關於天安門事件、西藏等的示威,近年更有關於新疆的示威。另外,法輪功支持者從2002年開始在使館對面的街道抗議,沒有停止過。

玉林狗肉節2016年也曾經成為示威者抗議的主題。
Getty Images
玉林狗肉節2016年也曾經成為示威者抗議的主題。

華人生活的中心

受使館影響,波特蘭坊四周的環境也漸漸變成英國國內華人生活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國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距離使館不遠的本廷克街9號設辦公室,希望在英國民間爭取對中國的支持。

這個辦公室由富有精力的宣傳家葉公超擔任主席。當時每一名住在英格蘭的中國學者,都會在中國大使館和葉公超在本廷克街9號的辦公室之間穿梭,包括外號「啞行者」的中國詩人蔣彝(牛津郡最近為他樹立一個紀念他的藍色牌匾)、作家熊式一和他的妻子、還有二戰期間中國唯一一個駐西歐的記者蕭幹(別名若萍)。

直至今天,許多大使館的職員都住在德文郡街的官方住所,而波特蘭街31號也被中國大使館租用作辦公室。大使館的簽證辦公室本來也在同一條街上(對這個簽證辦公室的主要記憶,是那些精通中國文化的英國人,冒著嚴寒在外邊排隊,還要面對那些冷酷的辦公室職員!),但這個辦公室之後搬到靠英格蘭銀行更近的位置。

中國大使館搬遷的日子尚未有定案,但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大使館就會離開倫敦西區,搬到東部英國皇家造幣廠原址。

最後讓大家了解一下大使館新址與舊址的分別:現時位於波特蘭坊的中國大使館面積只有約6000平方米,大使館新址面積超過十倍,約65,000平方米!

撰稿人保羅·法蘭奇(Paul French) 是《午夜北平:英國外交官女兒喋血北平的夢魘》作者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波特蘭坊館 歷史 駐英 代表處 倫敦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