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時常有國際留學生因為作弊見諸媒體,甚至被遣送回國,或上訴法庭打官司的消息。
這裏當然也包括在海外的一些中國留學生,比如,一些留英的中國學生。
英美教育專家最近表示,由於中國留英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也認識到他們缺少足夠的幫助和支持。
同時,英國大學對一些中國留學生的「作弊」現象似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教育專家說,留學生受到的誘惑太多,導致一小部分學生以欺騙手段蒙混過關。
還有一部分人甚至放棄學習,把在英國以及歐美的留學時光當作一個長假期,遊山玩水。
這些專家還舉例說,一些學習吃力的中國留學生會花錢找人寫好考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答案,然後把它背下來,在考試時再重新默寫出來。
其中,一名中國學生還請其教授的研究助手幫助寫碩士論文。
據估計,全球共有3100萬學生曾付錢讓別人為自己代筆寫論文。
這一結果是根據最近英國斯望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所作的一項調查所得出的。
對中國留學生來說,這一切其實都是表象,因為作弊掩蓋了另一個更為隱秘的問題:即在西方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缺乏那些能讓他們「茁壯成長」的資源支持,這會讓他們對留學經歷感到不滿。
但如果西方大學一味追求生源而對此問題採取忽略的態度的話,這一現象還將繼續蔓延。
據英國高等教育數據統計局(the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的數據顯示,近年來,英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大幅增加。
2017至2018學年中國留學生人數上升到10萬6530人。去年,赴英留學的中國學生已經接近11萬人,而5年前這一數字為8萬7900人。
他們平均每年花費4萬英鎊,對英國大學來說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中國留學生已經成為英國海外留學生中的最大群體。儘管這樣,人們對中國留學生群體的特點卻缺乏了解。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邀請了三位中國留學生專家,請他們幫助分析和解讀了有關中國留學生的情況。
他們分別是作家和人類學家瑪雅·凱澤(Maya Kaiser);美國雪城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兼高級研究助理馬英一(音譯);與英國利物浦大學聯合辦學的江蘇西交利物浦大學(XJTLU)學生與信息事務副校長鈔秋玲。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簡稱THE)上。
據這三位專家介紹,中國留學生對西方的教學方法一時無法適應,因為他們在中國接受的是課堂式的傳統教學方法,但英國大學的教學方法完全是開放自由的。
因此,這讓他們感到「震蕩」和無所適從。
與此同時,中國學生在組織和表達自己觀點方面也感到吃力,因為,通常他們在中國的學習是掌握所學的知識,無需闡述自己的觀點。
但在英國,找到自己的論點,然後設法找到論證去支持論點是英國大學學生取得學位的基石。
英國林肯大學的劉老師(April Liu)表示,中國學生對用書面形式表述自己觀點這樣的事感到很迷茫。
在中國,學生要向老師證明的是他們理解了所學的知識,而不是闡述可能與教授相矛盾的論點。
劉老師說,如果中國學生能夠克服固有的思維,接受這一挑戰,最終他們會受益。
但問題是,中國學生很難戰勝他們從小被灌輸的根深蒂固的學術思維方式。
當然,除了以上問題之外,中國學生還面臨語言問題。
雖然,能到英國來就讀的中國留學生應該通過了相應的英語水平考試,但這不等於他們的語言就過關了。
許多學生對不同的地方口音、口語表達以及課程技術用語等的理解仍存在很大距離。
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在英國的學習效果和經歷,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許多中國學生因此可能會成為孤立和沉默的一族,而且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中。
其實,英國一些大學專門為海外留學生設有語言課堂或是學術英語技巧培訓中心。
然而,據劉老師介紹,對那些急需語言幫助的中國學生來說,他們不會去這種語言中心,因為,那裏一切都是用英語授課,他們還是感到吃力或聽不懂。
英國羅漢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Roehampton)新聞學講師沈平之前也就此對BBC中文表示,即使有這樣的幫助,中國學生或者乾脆不知道,或者不想去。
看來,要想改善中國留學生在英國以及歐美國家的學習狀況,還需要學生和校方一起來努力,並且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