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成立70年: 老兵遇到新情況 未來叵測

聽新聞
北約軍演
北約的現狀真正是內憂外患,未來叵測。(圖/Getty Images)

北大西洋公約(NATO,簡稱北約)成立70週年,這個重大歷史時刻悄然而來,悄然而去,十分低調。

BBC外交記者馬庫斯說,北約29國首腦本周(12月3-4日)聚集在倫敦北郊開會,但北約發言人盡力避免使用「峰會」這個詞,理由是去年剛開過正式的峰會,而幾年只是領導人碰個頭,交換一下意見,最後也不發佈正式公告。

考慮到許多北約的支持者一直堅持認為這個組織是歷史上最卓有成效的軍事組織,而近年來組織內一些主要成員如美國、法國和土耳其都對它提出批評,還出現內訌局面,再加上英國脫歐,北約70大壽如此低調,就顯得耐人尋味。

北約未來將會如何?它的現狀究竟什麼樣?

先來看看它的輝煌往昔。

北約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蘇聯。
北約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蘇聯。圖為1967年莫斯科紅場大閲兵。(圖/Getty Images)

北約的誕生

1949年,二戰的創傷仍未癒合,東西兩大陣營剛開始冷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應運而生,作為西方國家的政治、軍事聯盟,共同護衛成員國的國防安全。

北約創立之初,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和10個歐洲國家。它的宗旨是遏制蘇聯。

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戰後幾年,大量蘇聯軍隊仍留在東歐,莫斯科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著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包括東德。

1945年二戰結束後,德國首都柏林曾有一段時間由戰勝國分片佔領、控制。柏林位於東德,而東德在蘇聯控制區。

1948年6月,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

美國總統杜魯門1949年在北大西洋公約上簽字,北約正式成立
美國總統杜魯門1949年在北大西洋公約上簽字,北約正式成立。(圖/Getty Images)
前英國首相丘吉爾和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1950年出席北約峰會
前英國首相丘吉爾和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1950年出席北約峰會。(圖/Getty Images)

1948年6月,美英法等六國外在倫敦共同提出「倫敦建議」,核心是將這三國在德國的佔領區合併建制,成立聯邦德國。這三國宣佈西方佔領區實行單方面貨幣改革,發行馬克作為流通貨幣。

莫斯科隨即對西佔區實行封鎖,切斷西佔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和貨運,只保留三條走廊通道。美國通過不間斷地大批空運物資打破了封鎖,同時對蘇佔區需要的煤、鋼和電實行反封鎖。

這是美蘇冷戰第一次高潮。危機持續了一年,1949年5月,西德建國,數日後蘇聯解除封鎖,危機結束。

這次危機也催生了北約,初始簽約國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挪威、比利時、荷蘭、丹麥、葡萄牙、冰島和盧森堡。1952年,希臘和土耳其加入,1955年西德加入。

1999年開始,北約向前東歐陣營國家打開大門,成員國總數達到29個,最新成員是2017年加入的黑山共和國。

1999年南斯拉夫內戰,北約維和部隊進入科索沃
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歡迎北約維和部隊。(圖/Getty Images)
北約德國士兵軍裝
2019年,北約在阿富汗還有1.7萬駐軍。(圖/Getty Images)

根據北大西洋公約,對任何一個成員國的進犯就是對所有成員國的進犯,北約成員將群起共同抗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公約在現實世界的作用是確保歐洲和北美的北約成員國之間關係緊密無間,紐帶堅不可摧。

這種紐帶關係的安全受到的最大威脅,就是蘇聯。

但是,跟70年前相比,北約的邊界向莫斯科方向推移了1千公里;自1989年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解體後,前蘇聯的東歐盟國都加入了北約。

普金在紅場閲兵
2俄國總統普京警告西方,不要踩「紅線」,意思是不要觸犯俄國的國家利益。(圖/Getty Images、資料圖片)

頭號夙敵消失了

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但西方對莫斯科的疑慮和擔憂沒有隨之消失。北約仍需存在,因為成員國的安全仍需受到護衛,俄國仍是世界軍事強國。

1990年代,南斯拉夫解體,歐洲戰火重燃。

再往後,北約的角色出現了變化,變得更積極干預,更多採取軍事行動,比如在波斯尼亞和科索沃發動空襲、實施海上封鎖、承擔維和任務。

2001年,美國911恐襲之後,北約首次走出歐洲,到阿富汗指揮聯合國委派的聯軍。

到現在,北約在阿富汗仍有1.7萬駐軍,負責為阿富汗安全部隊提供訓練、諮詢顧問和其他形式的協助。

特朗普總統認為美國在北約承擔了太多,不公平,他在2018年北約峰會上直言不諱
特朗普總統認為美國在北約承擔了太多,不公平,他在2018年北約峰會上直言不諱。(圖/Getty Images)

北約「內訌」是怎麼回事?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北約怨氣最大,批評最多。

他2016年競選總統時就直言不諱,說北約「陳腐過時」,還說這個組織要是解散,他絲毫不會難過。

圖表
BBC

特朗普還暗示美國可能會不履行保護受到攻擊的盟友的規定,甚至可能退群,離開北約。

他的一大抱怨是美國在北約出錢最多。「這不公平,不可接受」。

數字怎麼說?

2018年的數據顯示,北約全部防務開支的70%是美國承擔的;2014年,北約全體成員國同意,到2024年,各國要把自己的防務開支增加到國民經濟總產值(GDP)的2%,但迄今為止沒幾個國家接近目標。

圖表
BBC

土耳其有什麼不滿

北約內部一大分歧是因土耳其而起。

今年10月,土耳其插手敘利亞內戰,對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人武裝發動攻擊。此舉在北約內部造成分裂。

歐盟凍結了對土耳其的武器銷售。

英國、法國和西班牙都有北約和歐盟雙重「會籍」,也都在向土耳其軍售最多的國家之列。

土耳其是北約的資深成員,但它跟俄羅斯有軍事紐帶,而且已經造成了緊張。

埃爾多安總統不顧美國的反對,跟莫斯科簽約下單,買了一套導彈防禦系統,S-400。

土耳其軍隊在敘利亞北部向庫爾德人武裝發動進攻
土耳其插手敘利亞,令北約大家庭內氣氛緊張。(圖/Getty Images)

美國多年來一直試圖向土耳其推銷自己的愛國者防空系統,但埃爾多安總統要求技術轉讓,談判就此停滯。

有了技術,土耳其就可以研發自己的防禦系統。當時的美國奧巴馬總統政府拒絶接受這個條件。

安卡拉因此轉向莫斯科,談判進展順利。

美國為把土耳其剔出聯合研發F-35戰鬥機的項目,理由是S-400軍購交易可能會向莫斯科提供接觸F-35敏感信息的機會。

比較尷尬的是,土耳其境內有北約的基地,以及美國的空軍基地,就在南方,靠近敘利亞邊境。

更麻煩的是,只有5個歐洲北約國家有美軍核武基地,土耳其就是集中之一。

法國總統馬克龍批評北約,德國總理默克爾不同意
法國總統馬克龍批評北約,德國總理默克爾不同意。(圖/Getty Images)
馬克龍總統(右)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馬克龍總統(右)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2019年11月28日北約會議上握手。北約對土耳其出兵敘利亞的反應令馬克龍十分不滿。(圖/Reuters)

法國為什麼抱怨?

法國總統馬克龍曾接受英國《經濟學人》採訪, 談到北約,用了「腦死亡」這個詞,還對美國半心半意的態度表示擔憂。

他提到華盛頓決定從敘利亞撤軍居然沒有通知北約。

至於北約大家庭一人受攻擊全體來禦敵這個基本原則是否還存在,他表示懷疑。

他說,鑒於美國的搖擺立場,北約應該重新評估局勢,歐洲必須在軍事戰略和能力方面爭取自治。

這個採訪發表後,馬克龍在歐盟和北約的盟友,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關係變得尷尬了。

美國《紐約時報》透露說,默克爾對馬克龍抱怨:你們不斷砸杯子,我不斷把它重新拼湊起來,還不是為了我們大家可以坐下一起喝杯茶。

Stop Brexit sign
脫歐可能會在北約內部製造更多分歧。北約有22個歐盟成員國。(圖/Getty Images)

英國脫歐的麻煩

英國也在雪上加霜。北約首腦在倫敦北郊的會議恰好在英國提前大選前一周,而這次大選結果極難預測。

還有脫歐,英國脫歐協議至今仍在半空飄浮。

如果最終無協議脫歐,或者脫歐的條款比預期更嚴苛,那麼由此而生的敵意、怨恨可能會被帶進北約。

而且,北約有22個歐盟成員,英國退歐,其他歐盟成員會有什麼想法和行動?

普京總統2018年訪問法國
俄國斯總統普京是北約最大的憂慮源。(圖/Getty Images、資料圖片)

展望北約的未來

這要取決於俄國的地緣政治立場。但也有評論人士說,應對中國的崛起也應當納入北約未來的規劃內。

北約一名高級官員曾對媒體表示,只要還在面對虎視眈眈的俄羅斯,北約可以提供的集體防衛和威懾就有必要存在。

這可能是十幾年,也可能是幾十年,或許另一個70年。

同時,即便特朗普總統對北約很不以為然,美國國會卻以絶大多數票否決了美國退出北約的動議。

許多人或許認為北約70週年太冷清,但今年的峰會很可能不是最後一次峰會。

北約 70年 老兵 新情況 未來叵測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