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貿易戰中互相加徵5%至25%不等的關稅,衝擊中國民企。陸媒指出,已有客戶要求業者到越南辦廠、各自承擔部分關稅等應對未知,這讓僅靠微利過活的製造業者難以活下去。
★【全新東森新聞APP】一手掌握全世界
中美自7月6日起開始互相加徵關稅後,陸媒經濟觀察報近日走訪了位於浙江義烏的製造業者,點出箇中辛酸。報導提到,由於利潤空間有限,目前各種應對關稅戰的方案似乎都會導致部分民營企業無法盈利。
丁豐明的工廠主要生產防滑墊、瑜伽墊等日用品,年產值逾人民幣上億元,產品出口內銷各占一半,但內銷產品最終也將銷往國外,美國訂單占全部出口訂單的2/3。
報導指出,丁豐明工廠所生產的產品,先前處在美國增加25%關稅的清單之列;受此影響,已經有美國客戶暫停下單。如果美國客戶停止下單,保守估計訂單量至少下降40%。
丁豐明在10月份時一度開始考慮如果訂單不足,他的24小時運轉工廠要停掉夜班,如果情況再惡化,一週7個工作日的工廠可能要開始週末雙休。
美國客戶正在和丁豐明探討關稅戰持續下去的應對辦法,包括到越南辦廠,到香港辦公司,或直接把半成品賣給越南的公司,再由越南的公司賣到美國,以及客戶、丁豐明、消費者各負擔7%關稅的方案。
只是,部分方法將提高逾20%的生產成本,而公司的獲利不足以承擔這部分增加的成本。
(封面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