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天分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培養加勤奮努力的結果?這一直是科學界關注和爭議的焦點。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沒有人生來就會成為腦外科專家、大提琴演奏家或是體育冠軍。
要想躋身頂級聯賽,你需要付出刻苦努力與訓練,但是依靠不懈努力夠不夠?
根據多項領域的研究發現,許多人在訓練一段時間後不僅無法在某些領域出類拔萃,甚至還不如最初階段的表現。
美國心理學教授艾瑞克森(Prof. Anders Ericsson)以打網球舉例說,如果你想學習打網球,你會找個教練指導。
最終你的表現可能會達到一定程度,讓人願意跟你一起打球了。其實,在這一階段你似乎並不知道自己的好壞。
艾瑞克森教授認為,過了這個階段,大多數人可能就在原地踏步,無法再有所長進了。
果真如此,那些能取得傲人成績的運動員一定還有一些獨特之處。
艾瑞克森和普爾(Robert Pool)在《巔峰表現》(Peak)一書中把頂尖運動員的一種特殊訓練方法稱之為:刻意訓練(deliberate practice)。
這種刻意訓練是一種有系統且有目的的特殊練習。它著重集中注意力,並且旨在提高競技表現。
這種刻意訓練與常規訓練有幾個不同之處。
首先,這種訓練僅局限於那些已經積累了有效培訓經驗的知識領域。
這種刻意訓練需要老師或教練的參與,他們及時給學員提出反饋並要求立即採取行動去執行。
艾瑞克森表示,這與那種普通訓練截然不同。
這種刻意訓練不是盡力而為就行了,而是找到未來的目標,然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直到逐漸達到或掌握新技能為止。
也就是說,不是訓練的數量而是訓練方法不同。
這意味著,任何人只要方法得當,都有可能取得高水凖的成績。
既然如此,為什麼許多人不這樣做呢?
原因是刻意訓練其實很難。它要求不斷重覆,甚至很枯燥乏味。
因此,沒有多少人肯為之付出努力。大多數人最終選擇更容易的那條路,即放棄。
許多人仍然認為,能取得偉大成就者一定是有天分,例如高智商或超人的記憶力等。
但其實,人腦的伸縮性很強。
1975年,艾瑞克森進行的一項實驗打破了這一說法。
經過訓練,艾瑞克森讓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提高了數字記憶能力,他能背出從7位數到超過80位數中的隨便一組數字。
該學生接受了數百小時的刻意訓練,歷時兩年。
這一試驗結果的驚人之處還在於到試驗結束時,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該學生已經達到記憶力的極限。
不僅如此,艾瑞克森說,該學生還在此基礎上開發了自己的記憶力法。比如,他不只是機械地重覆這些數字以增強記憶,而是把他們編成有意義的代碼,並和相關知識聯繫起來強化記憶。
最後,這個學生成了比大多數人都強的數字記憶能手,並學會記憶更長的數字組合。
那到底有沒有什麼局限因素可以阻礙人類的出色表現呢?
艾瑞克森和普爾認為,除了身高和體型大小外,我們受遺傳因素限制的說法只不過是一種有害的迷思而已。
他們認為只有先天的、身體、精神和健康狀況,以及疾病或失調可能成為一些明顯的制約因素。
當然,即使你身體處於巔峰狀態,其他要素諸如身高或體型等也會影響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和競技表現。
例如,如果你天生是高音嗓子,那麼讓你唱低音無疑將是一個挑戰。
遺傳學家普羅明(Robert Plomin)在其著作《藍圖》中提出了人才受遺傳影響的觀點。
普洛明認為,遺傳因素會影響一個人是否具有能力成成為冠軍。
基因在這裏到底發揮多大的作用呢?
音樂天才莫扎特和高爾夫球手泰格·伍茲似乎都是神童型天才,因為光用後天訓練根本無法解釋他們的成績。
但艾瑞克森表示,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在所有這些神童例子中,父母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艾瑞克森指出,在這些成功故事背後都隱藏著父母的辛勤努力。
他們在孩子兩、三歲時起就開始幫助孩子做出努力了。
他說,這些神童是父母有效監督的結果,使他們年紀輕輕就展示出非凡的技能。
艾瑞克森認為,現在的孩子如果給予他們有效的培訓,他們不僅可以演奏莫扎特當時演奏過的那些樂曲,甚至還可以演奏更複雜的曲目。
無論你願意相信是什麼原因,精英取得成績的代價顯然是極高的。
那些能達到超人水平的,往往是願意為此付出一切代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