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6)日下午4點多,舊蘇花公路115公里處、宜蘭東澳段傳出嚴重的遊覽車撞山壁事故,共造成6死39傷,司機第一時間稱「踩不到」煞車,不過現場卻有長長的煞車痕。而今(17)日中華民國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魯孝亞就推測,有可能是駕駛頻踩煞車導致煞車皮軟化,「人為因素可能性偏高」。
發生事故的遊覽車車齡才3年,整體還算新,而煞車結構前採碟式、後採鼓式。魯孝亞看完事故影片後初步判斷,該路段限速40公里,而遊覽車當下時速僅45公里,嚴格說起來不算快,超速也不是主要原因。魯孝亞推測,主要應該是司機不熟路況,且路段屬於多彎道的下坡,司機在過彎時可能頻踩煞車,並沒有做出降低檔速、利用引擎減緩速度等前置反應,最後造成煞車皮過熱軟化,煞車效力銳減,駕駛才會感覺「踩不到煞車」的情況,也因為駕駛當下確實有踩煞車的動作,地面上才會留下長長的煞車痕。
▼遊覽車車齡才3年,事故當下車速也不快。(圖/東森新聞)
魯孝亞進一步指出,若駕駛習慣不佳,再加上對路況不熟,在過彎時很有可能因為「離心力過高」,因而無法轉彎導致撞上山壁。此外,因為駕駛沒有趕時間,再加上車速不快,「煞車皮過熱軟化」的人為因素可能性較高,但魯孝亞也坦言,造成這麼重大的傷亡「運氣也不好」,因為左後側車身的撞擊點,位在擋土牆較尖銳的壁角,一撞上就像「刀砍進去」,再強大的鐵恐怕都很難承受,但若撞擊點再往前一點,撞到平滑山壁,乘客頂多受傷,不至於車身破大洞,造成被拋飛的重大事故。
▼當時的力道非常大,有些人被拋出車外。(圖/東森新聞)
然而警方稍早初步勘驗,發現遊覽車的排檔桿最後停在N檔(空檔),魯孝亞針對此事指出,有可能是司機在撞擊當下,抑或是事後脫困碰到,才跳成N檔,不然在正常的行駛下,不管下坡或彎道都不會在N檔,對機械更沒有幫助,「職業駕駛更不會有這樣的行為」。
據了解,有乘客還原當時的情況,表示遊覽車過第一個彎的速度非常快,到了過第三個彎的時候才撞上山壁,導致許多人當場流出鮮血,有些傷勢比較沒有那麼嚴重的人,則是協助幫忙把受傷的乘客抱下遊覽車。復興里里長劉洪珠也表示,當時的撞擊力道非常大,有些乘客甚至被拋出車外,推測「他們可能都沒繫安全帶」,導致有些人摔落到地面上,有些掉落在排水溝中,現場就像是人間煉獄。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