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昨(19)日,因政府未維護外籍移工生育的非本國籍子女權益,仍有496名黑戶寶寶下落不明,通過糾正行政院、移民署與勞動部。監察委員王幼玲、王美玉的調查報告指出,相關處理機制嚴重失靈,造成所謂移工黑戶寶寶問題有增無減。雖然移民署已表示,將進一步研議妥適作法,但目前實際情況依然與法律、政策有所脫節。
事實上,我國外籍移工黑戶問題,自1999年開始與東南亞國家建立應聘機制便存在至今。尤其目前我國移工以女性居多,多數又界於25至44歲,屬適宜生育的青壯年時期,加上高額的仲介費、工作環境不友善與不了解權益,使的懷孕者有極高機率成為失聯誼工,進而讓他們的子女陷入「黑戶」的困境。
▼監察委員王幼玲、王美玉因黑戶寶寶問題向行政院部會提出糾正。(圖/翻攝自監察院)
依我國2011年修訂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來看,裡頭明文規定需保障無國籍兒童之社會福利、醫療及教育權等。2014年制定的《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雖更明確的提出落實的內容,但卻僅限「擁有合法居留權之移工子女」適用,失聯移工的黑戶寶寶卻無法納入保障。
報告中王美玉委員也指出,稱雖然移民署雖已訂定相關辦法,處理外籍移工子女的身分問題,然而法令的制定和實際社會情況卻有所脫節。據調查,依現行法規,移工寶寶的權益保障皆建立在生母、生父出面認定,才得以獲得,若父母為失聯移工,可能因擔心身分曝光,不願出面為孩子辦理居留身分,連帶的影響他的醫療、教育權。
▼移工黑戶寶寶問題近年有增無減。(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王幼玲委員也表示,懷孕外籍移工雖適用性別工作平等法,但卻未考量雇主仍需人力資源,可能將因此終止聘僱,導致外籍移工只能隱忍自己懷孕的消息或選擇逃逸,使的空有法律卻「看得到、用不到」。據了解,目前移工雖適用保障較完善的《勞基法》,但家務移工卻未被納入,對勞工較有利的措施也無法據此主張。
據調查台灣每年至少有175個無國籍寶寶誕生,卻只有45個得到安置及政府補助,而內政部移民署也統計,2007至2019年登記在案的非本國籍新生兒就有9381人,若加上未登記者,推估全台可能約有2萬名以上黑戶寶寶。雖然近年來改革移工制度呼聲很大,但若政府若未將現實狀況納入考量,移工造成的人權與社會問題,將依然無法獲得解決。
(封面圖/翻攝自Google 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