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所屬的屏東空降訓練中心,25日早上執行特種地形訓練班跳傘訓練時,高姓、施姓兩名上兵,跳出機門後,疑似傘具吃風不足,導致人員傘具交疊雙雙落地受傷,造成腰椎、腳掌等地方骨折,一人開刀一人在外科加護病房觀察。
▼屏東空降訓練中心25日早上執行跳傘訓練時,2名士兵傘具交疊墜地受傷。(圖/東森新聞)
施姓上兵嘉義人,父親急忙趕來,得知兒子意識清楚,稍微放心一些。這起意外發生在早上九點多,當時是特殊地形班及神龍小組,進行跳傘訓練,其中特殊地形班由1千多英呎跳下,施姓和高姓上兵是第二批跳傘,目測距離地面200英呎的地方,高姓傘兵及施姓傘兵二人的傘具碰撞,最後交疊在一起墜落,造成兩人腰椎、腳掌及腳指骨折,一人開刀一人觀察中。
航特部政戰副主任梁庭蔚:「吃風不足的情形,也是我們上下傘具的重疊,然後導致兩個傘具吃風不足,以至於造成纏繞墜落。」
保傘連退役上兵許銘偉:「以前我們遇到過,好我跳出去,下一個教官還沒喊他就跳了,這時候距離很近啊,有可能在空中變成蛙跳情形。」
▼兩人傘具交疊一起墜落,造成腰椎、腳掌及腳指骨折。(圖/東森新聞)
保傘連退役上兵許銘偉:「他可能第一個,踩到傘之後他往下掉,然後之後換他在上面,踩到他的傘又往下掉,然後他又踩到他的傘,就周而復始一直這樣,有點像是著地之後,降落傘會蓋下來,蓋下來你就沒阻力,你就只能往下掉,那段期間傘是不能操作的。」
兩名傘兵,如果跳傘時間隔太近,在空中會互相交疊,俗稱「蛙跳現象」,最後落地時,踩到傘的人會發生墜落感,等於是從3樓的高度掉下來。
保傘連退役上兵許銘偉:「你看像我剛講蛙跳,到最後兩個都會重落地,那個重落地你看一頂傘的高度,我忘了正確數據,大概拉開來也有三樓那麼高,因為一般來講我們跳出去那距離,少說沒有20也有10幾公尺,你說要飄到撞在一起,你說風要這麼大我覺得也有點難。」
▼若兩人跳傘時間太近,在空中會互相交疊形成「蛙跳現象」。(圖/東森新聞)
兩名上兵都是特三營,服役三年,跳傘次數超過16次,也算老鳥。去年也曾經在台中清泉崗基地執行反空降跳傘操演,和當時跳傘受傷的秦良丰是同營弟兄,時隔一年,同袍再次因為跳傘,傘具在高空交疊,雙雙碰撞受傷,究竟是天候造成,還是人為因素,軍方還要再調查,在真相查明前,也會盡力協助兩名上兵治療。事實上,這樣的狀況不常見,除了傘兵的心理素質,緊張過度,加上空中的風勢影響,容易造成兩名傘兵距離太近,該如何避免,其實連跳過八次傘的學長都說不準,因為上了飛機還是緊張,只能把平常訓練的動作做好,不然一個閃神,都有可能發生嚴重意外。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