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顧立雄:監理沙盒最長三年的實驗時間是為了做法規調適

 

2015年英國首創的監理沙盒制度,似能改善台灣縝密卻缺乏彈性的金融法規環境;但從2016年,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力推以來,竟然經歷5屆主委、至顧立雄接掌金管會後才出現突破性進展,「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草案(即俗稱的金融監理沙盒草案)終於在今年118號通過初審,並於12月18日在民進黨與國民黨雙方高度共識下,在一小時內完成朝野協商。

 

這是立法院幾近「光速」的審理過程!然而,金融監理沙盒草案一度出現多份版本僵持不下的局面,而出身法律界、本不被金融業界看好的顧立雄,上任後高度關注草案立法進度,幾經協調,終能憑藉其法律專業判斷,裨益草案審議有明快的進展。

 

雖然顧立雄欲成其美,但出身法界的他對於金融法遵層面抱持著戰戰兢兢的態度,尤其台灣是目前第一個有望推行監理沙盒的大陸法系國家,未來如何推展沙盒制度仍存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金融監理沙盒制度推行在即,KNOWING新聞請到沙盒制度的主管機關金管會的主委顧立雄來談談草案審議的過程,與推展沙盒的一些顧慮與考量,讓大家有更完整清楚的認知。

 

以下為KNOWING專訪顧立雄主委的精華摘要:

 

顧主委上任兩個月以來大刀闊斧做了很多事情,我們採訪了朝野立委,他們對顧主委都非常肯定,而顧主委兩個月來是如何辦到的?

 

以我既有的法律基礎背景,到任後快速學習,經過邏輯思考後作明快決定。加上我的個性比較急,在能夠理解且作出判斷的前提下,我會權衡利弊後盡快做出決策。

 

有些事情需要綜合判斷,金融監理沙盒草案這件事要有新聞的敏銳度,並兼顧政治與法律的判斷;大家都知道我是律師,在2004年我承接總統大選的案子,後來也參選台北市長,讓我具備新聞的敏銳度與政治上的判斷能力;至於財務及會計的相關專業,金管會有優秀的團隊及同事可以協助我。

 

具體而言,沙盒草案從內部討論到送至立法院,這個過程上您如何處理?

 

我過去長期都在處理法案議題,法案結構要完整,不能零零落落,對這個部分我蠻有自信。當然一開始我無法理解,所以要學習各方面的新知,比如英國、新加坡、澳洲等國的沙盒法案;之後針對金融監理沙盒草案做一些整合後,在第一次內部開會我先提出明確要求;後來去立法院聆聽所有立委的「指導」,包括余宛如委員、曾銘宗委員、黃國昌委員等人的意見,大概都理解後,對草案做逐條檢視,然後再做指示。

 

第二次內部開會的時候,同事已綜合整理各個委員與行政院版本的草案;送到立法院之後,各委員有各自的意見,我聽他們講的時候,心裡已在思考、斟酌,當場整合大家的意見,馬上修改法條,所以財政委員會審查當天(11/8)就通過法案。

 

 

主委提到台灣參考了其他四個國家的沙盒法案,那有哪些借鏡之處?

 

這就有趣了,我們是大陸法系國家,而英國、新加坡、香港、澳洲全都是英美(海洋)法系國家;英美法系國家的立法不用跑到立法院通過法案、由法案授權,再訂定相關的執法,他們隨時由監理機關遞出Guideline,藉此執行,也能隨時修正。

 

我們是第一個做監理沙盒的大陸法系國家,台灣還要參考其他國家;不是參考他們的法令,而是實際的執行面,比如在監理沙盒裡所要求的規範事項、實驗的規模、如何確保資安等等,這些要跟他們學習。

 

法案這個會期能拼到三讀嗎?

 

我們會努力啦!

 

做金融創新實驗大家都沒意見,但過程中需要洗錢防制與資安防護的措施,特別是明年APG(亞太防制洗錢組織)將對我國進行實地評鑑,而監理沙盒會不會成為無法有效驗證洗錢、資安疑慮的地方?這個部分會參考英國、香港等國的經驗。

 

我看到相關資料提到,金融創新實驗過程有一些障礙,比如有一些金融數據需要金融業者提供,那金融業者願不願意提供?實驗過程當中又如何能確保資安、洗錢上的疑慮?另外,進來沙盒實驗之前要不要設立驗證機制,驗證通過後再進沙盒?進來沙盒實驗後若不成功要如何退場?這些都是挑戰。我們鼓勵金融創新,但風險控管上也要戰戰兢兢。

 

傳統的大型金控、銀行等金融機構,印象中他們都很排斥金融新創團隊,認為會影響他們的利益,您的感覺是?

 

與其說他們排斥、害怕,我倒覺得他們還沒到這個階段。

 

第一個,金融業者自己也在做金融科技創新,同時也受限於我們的監理;現在通過監理沙盒法案,可以把一些創新的事項納入沙盒中實驗,他們也滿高興的;第二個,金融業者可能認為國內的金融科技業者尚不足以讓他們感受到威脅。

 

金融業者受到金管會監理,無法大展身手,所以他們也認為監理沙盒法案要通過;另外,他們也想進入監理沙盒看看成果。我覺得監理沙盒是很好的實驗場域,讓金融業者看看科技業者能實驗出什麼成果來;從這個觀點來看也是蠻好的,透過沙盒做一些媒合。

 

現在台灣在網路發展上有點落後;以支付寶為例,台灣的第三方支付發展得比較慢,那我們如何應對一個在其他市場實驗成功的產品?

 

現在主要的科技業者,像電商、電信業、電子支付、第三方支付等等,都會進入既有的產業;個人覺得受到最大衝擊的是電商。電商本身有廣大的客戶群,能產生自己的數據,透過數據分析可以進一步要求參與經營被我們高度監管的行業,比如保險、證券、銀行的一些支付性服務,這些都是未來的挑戰。

 

KNOWING之前辦過一些FinTech論壇,發現大的看不起小的 ,小的又覺得大的太保守,兩方一直找不到對話的頻率,那金管會可以站在一個積極的立場促進發展嗎?

 

這又是一個監理沙盒的實驗。從這實驗的結果可以理解金融創新的風險性;科技業者勇於創新,同時也帶來不確定性,所以監理要管到什麼程度,我想從英國那邊的報告,有助於金融業者、監理沙盒單位跟科技業者三方理解。其實我們也要去引用科技來做監理科技,現在有一個名詞叫「RegTech」,就是用科技的方式作監理,形成監理報告。

 

 

現在台灣前20大的手機App沒有一個是台灣人做的,可是現在所有人的錢、時間、數據都在手機上;Facebook在台灣賺100多億的廣告,照理說可以收20億的稅,但政府都收不到。因此財政部希望廣告主主動繳稅;比如我下100塊的Facebook廣告,先行扣減20塊給財政部,但仍要求Facebook做到100塊的廣告;所以現在Facebook的金流都是在境外。

 

這個是「網路無國界」造成的一個問題。

 

我覺得現在無國界的電商環境會讓經濟學家重新思考通膨。現在不管是實體商店或虛擬商店都不敢漲價,因為大家能無時無刻透過網路平台去買東西;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快,國與國之間計算通膨、經濟數據的經驗都被跨境服務顛覆了。

 

那台灣要如何面對國際上這些新產業或新挑戰?

 

金融業好就好在他有一定的被監理的門檻;他們要有維護資訊安全、洗錢防制等法遵成本,尤其在網路時代這方面的要求程度會提高。因為這些成本,金融業界還是有些不被金融新創業者影響的部分;像電子支付再怎麼發展,某些業務仍然受到限制,比如不得進行無交易事實的帳戶間金額移轉。

 

又比如說機器人理財,它在銀行業的法遵成本較高;而投信投顧業者的門檻不像銀行業那麼高,採用機器人理財的科技業者要取得執照比較容易,法遵成本也比較低。所以說,科技業者可以逐漸從外部進入金融業的核心。雖然現在金融業的核心還沒有深刻感受到這股趨勢,但金融業者應該跟科技業者多交流,形成頻繁的溝通。

 

現在科技部積極推動無人車等科技,即使某些科技應用看起來與金融無關,但未來或許能延伸應用到金融業。台灣要有一個場域讓業界和科研團隊在第一時間達成好的交流,才能保持台灣產業的靈活性。我們這種小國家要走在人家前面,若走在人家後面,等到警覺到趨勢的時候已經太慢了!

 

現在美國等列強的公司甚至可以不在台灣設分公司就進行業務,這樣台灣該怎麼辦?

 

這叫做「監理套利」,意思是說,不被監理的業者其經營成本比受監理業者的成本低,那他們就有較高的競爭力。這是各國監理機關都面臨到的問題,是「網路無國界」現象所造成的;其實這問題也不只發生在金融業界。

 

我們都會要求金融秩序穩定,但金融秩序穩定的前提是資安防護、洗錢防制等層面的完善,而這些要透過跨國的監理合作去達成。

 

科技業者進入監理沙盒後,容錯的幅度多大?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實驗驗證為錯,我們要怎麼辦?像香港就很有趣,只開放金融業者可以申請監理沙盒;就算是科技業者的創意,仍被要求由金融業者提出。這個要求的用意是,創新實驗一旦成功可以直接進入既有的金融體系。

 

又比如新加坡,如果業者要做網路投保,須取得保險經紀人的執照,然後政府就依保險經紀人的執照做監理;英國看起來也是按照這個方法。

 

也就是說,沙盒實驗成功後,假使要進入金融體系仍然要受到監理。當然,現在大家在討論給特定的業務、特定的營業執照與門檻;比如說,現在開一家銀行要100億資本額,那如果只做銀行法所規定的其中一個業務項目,資本額門檻能不能低一點?

 

無論如何,業者還是要被政府監理。

 

新創團隊實際進入沙盒實驗的時間是一年還是兩年?

 

照原來的設計,正常來講一年就差不多了,最多也不要超過一年半;現在財委會通過的條文是最長可延長到三年,但是它的目的不是讓申請的新創團隊一直延長,設計三年的時間是擔心法規調適,和我們要決定如何修法有關。如果法規調適涉及主管機關的辦法,比如用一般所謂的法規命令,會比較快;如果涉及法律的修改,要送到立法院,就無法預知什麼時候可以通過;所以要給最長三年的監理時間。

 

這六個月到一年、甚至三年的期間,監理沙盒的容錯機制怎麼運作?

 

當新創團隊來申請,我們會花兩個月的時間審查;若同意通過,新創團隊會有三個月的時間準備,準備好了就正式上線;正式上線六個月後我們會開評估會議去評估創新實驗的辦理情形。

 

 

我覺得這樣程序蠻完整的,但沙盒正式上線後台灣有多少團隊申請?國外有多少團隊申請?而台灣的大型機構願意試錯嗎?

 

已經有金融業者跟我們說已想好申請項目了,大型科技業者也有一些項目要來申請;小型業者的部分,目前看來也是躍躍欲試;坦白說我擔心的是新創公司達不到實驗所要求的防範機制,保障消費者也好、防制洗錢也好、資安防護也好,這些都需要成本。

 

台灣金融法規相對成熟,但從創投的觀點來看,法規越是完整、成熟的地方,投資者投的就越少,像大陸包辦FinTech 100強前三名就是個例子。

  

台灣的金融業無法跟大陸學習!

 

大陸環境太特殊,例如比特幣,原本開放,卻突然把比特幣關掉;今天說電商資訊平台可以自己搞,明天又說「對不起全部收回」,但台灣不可能這樣。大陸是個有趣的實驗環境,他們不需要監理沙盒,因為整個國家就是一個沙盒。

 

新創團隊的第一桶金很重要,但台灣投資者對新創團隊的支持比較少,政府要怎麼鼓勵民間投資新創?

 

我們金融總會有一筆基金,目前委託資策會來培育新創團隊;再來,我們有一筆「創新創業基金」,現在約有2.7億。另外,我們想搭配「國發基金」來投資業者。最重要的是,監理沙盒裡的創新實驗能讓大家評估哪些團隊是值得投資的,這就是創新實驗的效益;我看到英國的相關報告說,一旦通過實驗驗證,新創團隊取得資金會比較容易。

 

新創團隊通過監理沙盒的審查後我們還要做評估,如果評估OK,我想會讓新創團隊放心不少,至少有一些專家幫他們背書。

 

很多金融業者結合區塊鏈後,會將公司的一些資訊丟到全球帳本網公開;業界對此評價兩極,請問您對此有什麼想法?

 

區塊鏈很公開透明,透過分散性的技術,其資訊沒有辦法被盜竊和偽造;但也因為公開透明,所以能被讀取到最後的結果。

 

如果區塊鏈應用在保險業,讓保戶核保的成本降低,我覺得這塊比較沒有異議;但如果是應用在支付系統,監理機關會比較擔心這種沒有保護的系統,其基礎的資安措施都須要好好維護,偏偏區塊鏈跟這個背道而馳。

 

還有標準化的問題。像比特幣、以太幣所用的區塊鏈技術不太一樣;所以金融業者用區塊鏈技術做電子錢包的話,當跨行轉帳的時候大家都會有點緊張;而且這涉及中央銀行的監管,所以央行在這個部分的態度也很重要。

 

您知道現在比特幣漲翻天了嗎!?

 

你看它現在這樣子,大家不是越緊張嗎?所以大家可以看一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它想把比特幣當期貨來處理,它有一些公式,依照公式做監管。開放用期貨來買賣比特幣,我覺得這個很值得觀察。

 

想更了解顧立雄嗎?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擔任指導單位,KNOWING新聞、TSS台灣新創競技場、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共同主辦的「Hit AI」人工智慧產業台灣首屆高峰會,也將邀請顧立雄蒞臨致詞。有興趣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

「Hit AI」 人工智慧產業台灣首屆高峰會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銀杏恐轉中颱「對台影響」? 氣象署最新預測路徑曝光

銀杏恐轉中颱「對台影響」? 氣象署最新預測路徑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