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方偵辦京華城案,創下紀錄的恐怕也是北檢,從無保的挫折到羈押的勝利。現在除了輿論壓力,到底是誰洩密?民眾不禁想問,為什麼消息這麼多?如果為了辦案放消息,讓潛在被告露出馬腳,那或許是偵辦的一環,我們不討論。但特定媒體的報導,還出面保證絕對沒有錯。網路輿論已經炸鍋的同時,北檢只冷冷回一句,不予評論。
★延伸閱讀★京華城便當會成員都出事! 前幕僚酸:只剩黃珊珊
所謂的偵查不公開,遇到柯案,就變成偵查大公開嗎?而北檢發現事情延燒,發出的聲明稿能止血嗎?而立他字案,表明要自己人查自己人,這是斷尾求生,還是從頭到尾只是一齣戲呢?
柯文哲的司法漫漫長路正要開始,但看守所外,五花八門的爆料,從搜索那一刻起,早已鋪天蓋地。媒體爆料,檢調在柯文哲隨身碟裡找到標示小沈1500沈慶京的工作簿內容和不少財團名單。難道這是所謂的金流內幕?但都還沒偵結起訴,一個又一個機密證據,怎會外流給「特定媒體」。
★延伸閱讀★陳佩琪ATM之亂?網友酸「新政治提款機」將復出
律師劉韋廷:「丟出來給特定媒體,感覺上是為了政治上的效應,或是甚至誤導辦案的目的。我覺得這次檢調辦案,會讓人懷疑,是不是在偵辦時遇到門檻。」
9月8日,立法院外集結,一場名為「集結」的晚會,民眾黨支持者吶喊,抗議檢調辦案手法粗糙,要求司法程序正義。這時,講台上竟然意外出現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我是要聲援已經被政治力量介入所破壞的司法體系,我是要聲援已經對司法不信任的台灣民眾。」
除了藍營的蕭旭岑,大螢幕上陳文茜的談話更格外引人注目。媒體人陳文茜(大螢幕):「你有多少證據,你辦案到誰?你辦案的方式跟所有過程,是否符合司法的程序正義?」
從柯文哲被羈押開始,不斷有獨家消息被揭露,證據力卻相對薄弱。越來越多人開始檢視北檢的辦案手法,是不是已經違反比例原則,甚至透過放消息給特定媒體帶風向,失去了原有的正當性。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事先形塑一個對被告不利的氛圍,甚至是人格的負面指控,意圖造成起訴比較順利。」
政壇掀起檢討聲浪,因為目前為止,柯文哲的金流爛帳都屬於選舉補助款範圍,有關京華城的圖利與收賄,都還欠缺一刀斃命的證據。專家質疑,北檢的偵查程序,是否真的有重大瑕疵。
律師劉韋廷:「拿著白手套的證詞,加上白手套供出行賄,去抓收賄者,通常我們辦貪汙案,都是這麼辦的。但這次羈押應曉薇,提早羈押沈慶京,導致事情連環的,讓檢調必須馬上執行下去。所以隔天搜索柯文哲,檢方手上證據確實是有限的,所以第一次才是無保請回。」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我看檢察官,現在應該在看我電腦裡面有甚麼資料。」
應曉薇被抓的那一刻起,就像骨牌效應,5名被告火速關押。但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網路、媒體傳得滿城風雨。檢方一邊辦柯文哲,一邊還分他字案,查自家人是否洩密。許多藍營立委看不下去,紛紛喊話北檢,不要老是靠特定媒體帶風向,找出強而有力的實質證據,才能讓人民對司法有信心。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vs.記者:「看著媒體辦、看著政論節目辦,但是不代表柯文哲在20%的容積獎勵沒問題,純粹是北檢無能又愛栽贓。」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我發現這次操作模式,跟馬英九三中案一模一樣,同樣一家媒體周刊,會在偵辦當中洩漏很多檢察官才會知道的內容。」
但也有學者認為,刑事訴訟法修法後,被告以及辯護人、甚至助理都能閱卷,人多難保消息能密不透風。或許可以參考現有的營業祕密法,讓每個接觸卷宗者,甚至連法院員工都要簽署秘密保護令。
陽明大學科技法律系教授林志潔:「偵查審理當中要求保密,或是被法院列為重大注目案件,因為偵查中考慮攸關很多情況,除非檢方統一說明,不然都要遵守保密事項。這也不是不行,它是單獨的罪,比洩密罪更重。」
京華城案持續延燒,接下來柯文哲涉及的重案,也將陸續登場。檢調如何謹守偵查原則,避免消息走漏,唯有司法程序落實,才能不落人口實,以實質證據讓犯罪者心服口服。
「報導本於目前偵辦進度與披露資訊,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