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
7月25日,對民進黨和國民黨而言,都是個大日子。歷經11小時、67次的投票,《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高喊這是台灣民主政治邁向成熟發展的里程碑,也是「轉型正義」的初步落實;反觀國民黨,痛批這是「最黑暗的一天」。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為何這麼說?國民黨在立法院封殺了300多次的黨產條例過關了,心中鬱悶不言可喻,但是「出來混的總是要還」,不該拿的還給全民本來就是應該的,也避免每次選舉都成為「包袱」,甚至是個超大的「箭靶」,對手閉著眼都可以射中紅心。黨產就宛如國民黨的「魔戒」一樣,一戴上癮,不戴不過癮,但是終究捨棄它才是王道。
反觀民進黨,真是為了「轉型正義」?還是擺明著完全執政後的「秋後算帳」?黨產問題絕對應該處理,但是否需要放在「第一順位」?蔡英文政府所做的事情,真的符合了人民的期待嗎?我們來帶您深入的解析這場「黨產大戲」!
優先解決低薪、振興國家經濟 就是處理黨產?
回顧520就職那天,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她認為最重要的,是「年輕人的未來」。
「最重要的,我要特別強調,我們的年輕人處於低薪的處境,他們的人生,動彈不得,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雖然我沒有辦法立刻幫所有的年輕人加薪,但是我願意承諾,新政府會立刻展開行動。請給我們一點時間,也請跟我們一起走上改革的這一條路。」
所以看起來,讓年輕人不再領22K,改善他們的就業環境,這應該是當務之急。試問,讓立委諸公們可以廢寢忘食、挑燈夜戰,馬拉松式的開會、表決,通過了《不當黨產條例》,拿出了「超有效率」的審案速度;試問,《不當黨產條例》到底促進了什麼內需?解決了什麼年輕人低薪的困境?
再來,蔡英文的演說中,提到第一個要做的,就是「經濟結構的轉型」。簡言之,就是拚經濟!
「首先,就是讓台灣的經濟結構轉型。這是新政府所必須承擔的最艱鉅使命。……新政府將打造一個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
目前國內已經連續四季降息,經濟成長率估將會持續下降,再加上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中國大陸斷絕了溝通管道,當然連帶影響的就是靠著賺陸客觀光財的商家。因此,如何振興經濟,看來似乎遠比「不當黨產條例」來的重要許多。所以看來,討了黨產不會幫忙年輕人加薪,更不會讓國內經濟就因此好轉。
通過就代表贏了?民進黨的「情緒字眼」害死自己
那麼,換個角度想,沒有把「該做」的先做,反而把「想做」的先做了,其實也沒什麼不好,起碼真的都有在做,只是優先順序放錯而已。但是,問題真的因為《不當黨產條例》通過了,就可以追討國民黨黨產了?
那可不一定!就連法界人士也都不看好,為什麼?關鍵就在「不當」兩字!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有律師就認為,「不當」是屬於道德用語,當道德用語入法,就會成為「模糊地帶」。
要知道,「不當」不等於「不法」,民進黨認為,國民黨黨產是以「特權」取得,但到底是什麼樣的「不當」,才會被列為清查對象,必定會有不少爭論。因此,《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若改成《政黨及其附隨組織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似乎反而會比較有效。
當「轉型正義」變成「毫無意義」 蔡小英將離人民愈來愈遠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轉型正義」時常掛在嘴邊,是的,許多的不公不義,隨著政黨輪替、世代交替,該做的絕對不該逃避,但是,人民最需要的是什麼,執政者更該了然於心。
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兩個月後就三讀通過了《不當黨產條例》,審的比立院其他的法案都快;上任後,就拋出要把政府機關遷到台中、高雄,比先把事情做好都還要急;中華郵政要改台灣郵政,中華航空要變台灣航空,改名的構想永遠比做對人民實際有幫助的決策來得更重要。
當這些所謂的「轉型正義」,無法讓人民走出低薪、增加收入、改善環境、增加國際競爭力時,這些事情就算該做,也變得毫無意義,也只會讓執政團隊離民心愈來愈遠,就算蔡總統聲望還有55%多,但還有多少個12%可以掉呢?
(以上文字純屬個人論述,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