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進入倒數階段,選民要留意的除了投票時間和內容,更要注意,可能因為選舉產生焦慮不安感,變成「選舉焦慮患者」,醫師提醒,通常到了選舉前會增加2到3成患者,如果反覆觀看政論節目或者太熱衷討論,嚴重的話會影響身心健康,對睡眠品質更是大傷害!
▼(圖/東森新聞)
競選團隊:「凍蒜,凍蒜,凍蒜,凍蒜」。
在車上、在路上,看到旗幟、聽到聲音,都是跟競選有關,離投票日越近,選情越緊繃,選民的情緒也跟著越焦慮。
民眾:「很煩,非常煩,很吵,就很吵,希望趕快結束,下次選舉期間不要拉那麼長」。
▼(圖/東森新聞)
民眾:「在外面我們不講(政治),可能發生衝突,最好不要講(政治)」。
▼(圖/東森新聞)
選民拜託候選人別再用擴音器、大聲公拜票,其實不只沿街掃票,從報章雜誌報導到政論節目討論,甚至連臉書分享到LINE訊息,幾乎都被選舉相關事件洗版,這些訊息也不知不覺,讓你的大腦產生的不一定是認同感,反而可能是不安憂鬱感。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這個就是下視丘,下視丘是我們的生理中樞,睡眠歸它管、 食慾歸它管,血壓、血糖、血脂肪都歸他管,所以選舉到,有的人血壓血糖血脂肪都亂了也是這樣子來,再往下走會影響自律神經」。
▼(圖/東森新聞)
看到的、聽到的,如果還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意見相左,還可能進一步產生易怒暴躁情緒,有的可能影響睡眠作息,醫生評估,選舉前,出現焦慮症患者增加2到3成。
務必抽時間要去運動,我們常說一個禮拜至少運動3次,一次至少30分鐘,今天想不到快樂的事,先咬著筆,像這樣咬著,讓嘴型呈現U字15分鐘,神經心理學講,身體會分泌一種腦內嗎啡,會讓你比較淡定。
▼(圖/東森新聞)
醫師提醒,選舉只是一時,切勿太過投入,畢竟選輸了可以再來,但是傷了身心健康,可就得不償失。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