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物放10年不肯丟!想幫囤積症患者大掃除 專家建議這6點網推爆

●(示意圖,非當事人畫面/翻攝自維基百科)

一名網友在批踢踢發文,表示她媽媽疑似有囤積症,家裡總是堆滿雜物,媽媽喜歡將窗簾拉得緊緊的,不想讓外人看見家中狀況。雖然有時媽媽也會說想整理雜物,但當原PO提起後,她卻又推說沒空,接著又繼續堆東西。

原PO受不了,便開始清理雜物,但媽媽只要一看見,便會擺出很焦慮、嫌惡的表情。原PO陸陸續續將過期的沐浴乳、洗髮精、餅乾等物品丟掉,不過當她想丟掉一個放了10年的模型,媽媽卻大爆炸,母女間爆發嚴重衝突,原PO甚至衝動地揮起菜刀。

原PO對此相當煩惱,也被自己的失控嚇到,因此便PO上批踢踢紓發情緒。
居家整聊室身心醫學顧問潘欣平醫師看見後,便回文建議她6個步驟解決問題,被網友紛紛推爆。

文/身心醫學顧問 夏凱納生活診所 潘欣平醫師

原PO您好,小魯是鍵盤精神科醫師,恰巧對囤積症有點興趣;稍微分析您敘述的狀況,希望對您及家人有點幫助。

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有囤積行為不一定就是囤積症,有許多的生理心理狀況,都有可能導致囤積行為。並且要肯定您對媽媽的尊重,沒有選擇偷偷將她的東西丟掉。

依照您文中敘述看來,媽媽會講說要整理丟垃圾,媽媽和家人同意原PO要整理家裡,代表媽媽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但為何媽媽無法改變呢?

第一個阻擋囤積者改變的原因是「東西已經太多了,不知道從何整理起」。其次,在進行篩選、決策時,囤積者會感到高度焦慮。其實整理是很花心力的,要分類物品、判斷是否要丟棄物品,都高度仰賴腦中的決策區域,囤積者的個性常常優柔寡斷,一旦開始整理,就會一直猶豫、焦慮,所以避免焦慮的方式就是:全部留下來,通通不准丟。

您提到整理的初期丟掉一些過期的物品,媽媽還能接受。不知道在清除這些物品的過程中,原PO和媽媽的溝通情況如何?是持續鼓勵她?或是一直抱怨呢?

直到您整理出一個模型,才引發親子間的爭執。看起來這個模型是壓垮媽媽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忍受了先前丟棄了一批物品的高度焦慮,可能已經很疲累了。我猜測您應該也很疲累了,因此也失去先前的耐性與尊重,替她決定丟掉。然而這在她的眼中,是嚴重侵犯地盤的行為,因此想將您驅逐出境。

其實這樣的衝突在囤積者子女成年後十分常見。子女在童年期、青少年期還無法獨立,所以只能忍耐著部分接受囤積者父母的掌控。長大離家工作後,已經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工作成就等,父母也已逐漸年邁體衰,甚至失去工作賺錢能力;此時,出於愛與孝順,子女很容易就會想要主導局勢,卻忽略了父母正處於工作、經濟、健康等都開始不受自己控制的時期,因此非常容易感到地位受到威脅。

雖然整理表面上看似是處理物品,但其實背後的人際關係,才是真正的重點。對囤積者來說,雜物就代表著自己,有紀念價值的物品是過去的自己,可能還有用的東西是未來的自己;強硬地要將物品丟棄,在他們眼中,可能代表著自己將被子女丟棄。

您在文末有提到一些自己最近的狀況,在如此狀況下尚能夠反思自省,相當令人佩服。可以思考的一點是,囤積行為會觸發他人介入契機,通常是因囤積行為導致疾病或公共危險等,以至於他人不得不介入;如果媽媽沒有上述狀況,為何您決定是現在(不是更早也不是稍後)要來處理?您提到最近不順而情緒不佳可能是原因,那為何處理方式是回家整理媽媽的雜物,而非您自己的狀態呢?

回歸主題,有幾點是您現在可以考慮做的事:
1. 先就模型飛機一事向媽媽道歉,請求諒解,同時感謝她願意配合整理。
2. 釐清媽媽整理的最終目標:可能是「希望改善身體健康」、「希望提升生活品質」、「希望過年可以請親戚到家裡坐」等等。注意,是以媽媽的目標為優先。
3. 先與媽媽討論,能夠達成目標的家是什麼樣子?
4. 將整理分成數個小區塊進行,會比計劃一次完成來得容易實行。評估一下媽媽的體力和您的體力,不要在疲憊的狀況下整理。
5. 預先保留一處,遇到雙方對於物品該不該丟棄的狀況時,將該物品暫時置於該處,最後再來討論。避免在整理途中因為物品去留而再次發生衝突,否則媽媽對於整理的意願會降低。
6. 在整理過程中持續向媽媽表示感謝與肯定,並適時提醒媽媽她的目標。

最最重要的是,唯有把親子關係處理好了,整理雜物才有意義。希望能夠幫到您。加油!
囤積症 患者 雜亂 整理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