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媽寶超燒腦!她用這4招秒破解

▲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Pixabay)

文/吳沂家

如果你問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孩子「喜歡別人叫他『媽寶』嗎?」孩子肯定會立刻搖頭說:「才不要。」幼兒階段的孩子當「媽寶」理所當然,但如果孩子在青春期階段開始學習獨立時,仍凡事都還以媽媽為中心,沒自信、沒主見、沒責任感,那這樣的「媽寶」想必父母親也覺得壓力沉重。

張老師基金會諮商心理師陳意文分析,「媽寶」的養成途徑有二,一是父母過度保護孩子,什麼都幫孩子做好,孩子完全沒有練習的機會;另一個則是教養過度權威,凡事都必須聽父母的話,自己完全不用負責任。至於「媽寶」的產生原因與少子化和直升機父母有直接關係。孩子生得少又太過保護孩子,以至於盤旋在孩子上空,隨時降落為孩子排除困難,這兩者都讓孩子成長過程,喪失自己面對及處理事情的機會,也當然無法培養出能力、擔負責任。

陳意文表示,18至20歲成年人就要能自己做決定,關於就業、就學、擇偶等人生所面臨的問題,儘管這些大事,父母會給予意見,但成熟的人會參考父母的建議,然後自己做最後決定,並承擔後果。至於,「媽寶」是樣樣都要聽從父母,無法自己做決定,也不需負責任,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孩子一輩子依賴父母,無法擁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也會扛著孩子一輩子。

要如何預防「媽寶」?陳意文說:孩子兩歲以前許多生理與心理的需求,要靠大人的協助才得以滿足,但兩三歲之後,父母正確的教養態度可以成功甩掉「媽寶」,「闖禍」更是最好的訓練時機。以下舉幾個常發生的狀況及建議父母親的處理方式:

狀況一:
當兩三歲的孩子打翻水壺,因而嚇哭時,通常家長會一邊責罵孩子,一邊自己收拾後果;或者回應孩子,沒關係,然後自己收拾善後。
您應該這樣做:
若孩子哭了就讓他哭一下,然後跟他說沒關係,接下來大人就帶著孩子,拿抹布一起去擦拭弄濕的地方,並教導孩子下一次怎麼做,才能避免類似狀況再次發生。

狀況二:
國小階段很多突發狀況,例如:孩子沒做完功課,常見媽媽跟老師解釋原因請老師不要處罰他,這樣孩子學不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您應該這樣做:
家長切勿因孩子沒寫功課被老師處罰而批判老師的不是,此時只要問問孩子「如果你不寫功課會怎麼樣?」讓孩子自己思考後果。

狀況三:
孩子上學常遲到,媽媽叫了好久孩子還是賴床。
您應該這樣做:
就讓他遲到吧,到了學校老師會處罰,孩子才會知道他這個行為會造成了什麼後果。

狀況四:
很多孩子都要求購買手機,但孩子卻常常不接家長的電話。
您應該這樣做:
建議家長,幫孩子購買手機前要約法三章。手機是為了和孩子聯絡用的,若當時有困難無法接則必須回撥,若孩子沒有接電話也沒回撥三次以上,就直接沒收手機。初期就要明確規範,當違反規定時,就要說到做到絕不縱容孩子。

狀況五:
孩子跟同學約出去玩。父母要和孩子約定交代人事時地物,回來的時間若沒依照約定(晚了10分鐘以上),父母要告訴孩子取消下次和同學出去的機會,孩子可能生氣甚至哭鬧。
您應該這樣做: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受挫反應而不依約處理,若孩子還是哭鬧不休,父母給予孩子情緒上的同理(例如:我知道你很生氣或失望),但同時告訴他10分鐘之後,如果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會連下一次也取消,但如果反省,而且答應下次遵守約定,再次給予你機會。

陳意文強調,在孩子小時候就建立好規矩,並找時間陪伴孩子,有「陪伴」才會有好教養,父母應該是守護孩子而不是溺愛孩子。

預防孩子不變成「媽寶」的要訣,首先為孩子訂下明確的規範並確實執行,我們允許孩子跌倒、犯錯,但應該在一旁看著,並幫孩子貼ok繃,然後讓他自己爬起來。其次,不管是家規、校規,當孩子違犯,就要依規定處理,不要幫孩子找理由逃避處罰,善加把握孩子犯錯的時機引導孩子,並跟孩子保證:爸媽永遠愛他,無論他做了什麼。要允許孩子犯錯,因為一次又一次在錯誤中學習,孩子才能連結「當我做了這件事結果會怎麼樣,我要怎麼做才會更好」。孩子慢慢學會負責任,日漸增進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就脫離「媽寶」的名稱。

授權來自「青年日報吾愛吾家378期」
媽寶 青春期 預防 破解 招數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