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多一些理性成份 別再當政治表演家!

●(圖/Pixabay)

經濟學家巴丹(Pranab K. Bardhan)在其著作中,指出印度盲目民粹政治的元素。在台灣,不但有盲目民粹,還有其變形,就是少數人士打著某某團體的名號,聲稱代表這一社會階層的成員,到處煽風點火。媒體不可能直接接觸到廣大的成員,只能報導這些人士的言論,於是似是而非的言論占據了媒體主要版面,可以說「沉默大眾的意見」被強暴了。
 
在討論十二年國教公立優質高中入學方案時,就曾經發生這樣的情況。部分人士扛著家長團體代表的名號,支持簡化基本學力測驗的得分級距到只有三級,也支持如果其他標準如社會服務等得出同樣等級,就用抽籤決定哪些國中畢業生可以進入列為優先志願的公立高中。
 
我們在「十二年國教北北基家長論壇」,以隨機抽樣審議式民主的方式,直接請北北基國中家長表示意見(「前測問卷」),然後邀請願意出席的家長聚集開會一整天(「家長論壇」)。會議中,他們經過專家解釋當時入學方案的重點和爭議點、與會家長分組討論、在大會中處理各分組所提出問題、第二輪分組討論、第二輪大會、填寫後測問卷等程序,完成審議。結果顯示,當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條件所有順次均同分時,贊成同分學生以增加會考成績等級來決定入學資格的家長比例,從集會前的七成三,增加到會後的九成。不贊成抽籤的比例,則從會前的七成五增加到會後的七成九。當這些結果出來以後,那些自稱代表所有家長意見的人士,只能消音了。這就是真實民意擊敗被扭曲民意的例子。我們讓「沉默的多數」,透過審議式民主的方式,發出他們的聲音。
 
台灣的社會常常出現很棘手、爭議很大,而相關團體對抗性又很強的議題。針對這樣的議題,為了讓立場能夠得到重視,運動團體通常會動員群眾、遊行示威、肢體抗爭、表演節目和博取新聞版面。使用手段通常會愈趨激烈,往民粹以及撕裂社會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以審議式民主發展出理性討論的空間。我們舉辦的「能源政策論壇」就是這樣的設計。該論壇包含是否應當使用核能發電這種棘手的議題。透過隨機抽樣方式,我們舉行前測問卷,並邀到了約百位民眾參與一整天的論壇,以視訊會議的方式,在北中南同步舉行。在論壇的過程中,沒有遊行、抗爭、喊話或表演。
 
來的人就是一般老百姓,不是運動團體成員,也不是政治人物,沒有表演給媒體看的動機和必要性。他們來自各階層,有工人、業主、老師、公司職員、家庭主婦、學生⋯⋯等等,有的反核立場十分堅定,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踴躍發言,但基本上所有的討論都是理性的和知性的。其中有一位出席的反核公民事後告訴我們,他原先以為這是政府舉辦,要來推動核能發電的公關會議,但參加到了中途,才確定這不是公關會議;他對整個討論和與專家對話的過程都覺得非常滿意。
 
理論上,這些理性和知性的討論過程,可以透過代議制度來進行。問題在於,當社會尖銳對立時,議會的議員或立法院的委員一方面受到運動團體的壓力,一方面要注意到支持者的感受,又要博取媒體版面,所以在議場的發言,基本上成為表演。大家都在表演,就不可能有知性和理性的討論,從而真正民主政治所不可或缺的審慎思辯過程就沒有了。


  節錄自《理想國的磚塊:當盲目民粹遇到審議民主》
(作者:朱雲鵬、王立昇、吳中書、鄭睿合、吳建忠)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