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有些商家在販售不鏽鋼餐具時,都會標榜自己是304、316甚至是430的不鏽鋼材質,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這些數字可能就是能用在食品上而已,但是其實這些數字都是有意義的。
不鏽鋼不是不會生鏽
不鏽鋼是一種含鉻的鐵合金,通常要稱為不鏽鋼,當中的鉻含量需要超過10.5%以上。不鏽鋼其實是相對於普通鋼材來說,不容易被鏽蝕,原理是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鉻,以及加入像是鈦、銅、鎳......等物質,來增加耐腐蝕以及抗氧化的能力。
不鏽鋼的抗鏽蝕能力是來自於這些物質在表面上形成的氧化膜,如果這樣的氧化膜被破壞就有生鏽的問題,一般家庭最常發生的鏽蝕問題,大多是不鏽鋼的表面附著未清理乾淨的食物殘渣,或是清洗後未擦乾並長時間放置於有水氣的地方。
型號是差在哪裡
基本上不鏽鋼產品可以分為20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500系列及600系列,有使用目的以及原料組成的差別,並不是數字越來就是價格越高或越好,通常一般家庭最容易遇到的系列是200、300以及400系列。食品級的不鏽鋼型號為304、316以及430,這當中的差異除了原料組成外,還有生產環節的不同。
早期有人說要判別不鏽鋼的方式,可以利用磁鐵的磁性,看會不會吸附在器皿上,不過304及316在製造過程中還是有機率會產生「弱磁性」,而430則是有磁性存在,因此不建議用這樣的方式判別不鏽鋼。早期民眾對於不鏽鋼的型號了解不深入,有機會購買到200系列的不鏽鋼餐具,這類的餐具成本較為低廉,而且在原料組成上會加入錳來增加延展性,在長期使用的情形之下,對於人的健康可能會有影響。
針對最常遇到的304及316不鏽鋼,有些廠商可能會以18/8或是18/10作為不鏽鋼的標示,這個數字的意思是指,在原料成份上含有18%的鉻,以及8%或是10%的鎳。至於430的不鏽鋼雖然也是符合食品級的標準,不過在抗腐蝕與耐高溫的能力相對較差,因此經過長期使用後會比304或是316更容易生鏽。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