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 Asia 與公視合作的台灣國語劇《通靈少女》引起熱議,從開播收視平平,到後來漸入佳境,許多觀眾及傳媒都予以好評,每每談論這個劇集,「HBO 出品」是一個絕不會被遺忘的標籤。HBO 品牌在觀眾心中極有重量,原名 Home Box Office 儘管已慢慢不為人知,卻長年是電視劇高級品牌的代名詞,是電視迷心中的神話級電視台。
儘管 HBO 很多劇集是名作,這卻與 HBO Asia 不是一回事,兩者的製作和品控並不同源。HBO Asia 原創的電視電影和劇集反響都不理想。五年前,HBO Asia 有心主推亞洲製作,由新加坡起步,先和歐西電視台合作,慢慢輻射向中港台。
2013年 HBO Asia 與澳洲廣播電視公司搭橋,推出了劇集《Serangoon Road》 ,找來陳沖擔綱其中最重要的華人角色。推出之後收視數字不弱,也送往法國,英國等地一些電視台播送,但有觀眾評價說,劇集的製作很精良,可是整個劇沒有活力,其中六十年代的新加坡地域和人物的描寫都片面。播出一季之後,HBO Asia未有公布第二季的消息。另有新加坡主力製作的驚悚劇《Grace》,相對口碑更不如《Serangoon Road》。和中國電影頻道合作的電視電影《醉俠蘇乞兒》和《擎天無影脚黃麒英》在2016年年尾播出,中新港三地聯合製作,精良程度卻並不高。《通靈少女》的成功是否屬 HBO 之功,不知道具體細節,很難斷言。
同時,劇本寫作上的失誤失策仍然不少。比如,每集開頭的自述,效果並不如意,只有第二集稍好。據說旁白由 HBO Asia 建議,可實在有些失策。運用旁白或自述,用得恰當可以正好幫主角完善心理,用得不好就拖慢整個劇的節奏和演員的表演,畫蛇添足(港片《點五步》也有這個毛病,數不勝數的旁白讓人疲憊不已,全是廢話),能用鏡頭說的,就不要用旁白說,能用「表演」說的,就不要用嘴巴說。旁白非常難寫,也難演,要對語言掌握極其嫻熟的編劇和極其專業的演員才可以實施。第一集開始的旁白,馬上顯得劇集很露怯。既然真的劇情真的已經在體現一種學生和仙姑生活的日常,何必還要用旁白提醒呢?主角不應該說那種「顯而易見」的話,倒不如似是而非。「日常」這個詞早用濫了,既然搬出HBO這個招牌,想必也是不滿足於偶像劇這種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