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真的很糟糕嗎?為何台灣人總是談「管」色變

近日知名作家瓊瑤發表文章談到他對失智、中風的丈夫,即皇冠文化出版集團創辦人平鑫濤要否插鼻胃管一事與3名繼子女產生多次爭執,之間透露出平鑫濤對插管、鼻胃管、氣切等處置的排斥。

 

事實上,台灣人普遍認為插管是十分可怕的醫療處置,甚至有人以為只要插管、氣切(直接切開氣管導入管子)就完蛋了。雖然部份情況下確實氣切是非常緊急、甚至是消極拖延的處置,但插管等醫療手段並不如民眾所想像的嚴重。

 

插管不一定代表沒救

 

所謂的插管有很多種,有鼻胃管、尿管或引流管等等,通常家屬所害怕的是導入氣管幫助病人呼吸的醫療處置。

 

這種醫療處置主要用來應付三種狀況,一是進行頭部、胸腹等大型手術時,施行麻醉恐會導致病人呼吸困難,這時就需要插管以呼吸器協助病人呼吸。二是急救時施行心肺復甦後,若病人無法自行呼吸會需要氣管插管,做進一步的急救。三是讓家屬天人交戰的情況,常見於加護病房,病人因肺炎感染或其他疾病惡化導致呼吸衰竭,這時就需要插管協助呼吸。插管後有時病人可以救回來,有時病況會越來越差,甚至可能會在插管時受到感染,更加惡化。

 

 

只要病情好轉即可拔管

 

家屬當然擔心插管後會病人難以恢復健康,但重點仍在於醫治成功的希望大小,雖然氣管插管的過程痛苦,但若有一定的成功希望,病人也有求生意志,不應視插管為畏途。只要醫治成功,病情好轉,病人自然可以拔管,去掉令人不舒服的侵入性器具。

 

比較令人難以抉擇的是,若病人年紀大,免疫系統較差,在插管的過程中容易併發其他疾病,比如敗血症,這時情況就會變得凶險,甚至可能因而離世。

 

氣切不一定不好

 

病人氣管插管的時間若需時3週以上,通常醫師會建議氣切,以免口腔潰瘍、氣管狹窄等併發症。很多人聽到氣切就以為是「最後階段」,其實不一定。總之,最重要的是仔細聽醫師的解釋與建議,若評估後覺得有必要,氣切仍是不可避免的醫療處置。


當然,病人的意願也很重要,如果病人決定放棄救治的希望,選擇有尊嚴地離世,家屬也得尊重。

 

(圖片取自flickr)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銀杏恐轉中颱「對台影響」? 氣象署最新預測路徑曝光

銀杏恐轉中颱「對台影響」? 氣象署最新預測路徑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