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戶財富逾千萬? 又是「平均」惹的禍

▲示意畫面,非當事畫面。(圖/東森新聞)

文/住展房屋網

政府執行的各項統計,理論上應該是要藉此呈現社會真實樣貌,乃至推測、揭露問題所在,接著才能提出對策進而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及水準。所以說,要是政府統計數據和真實情況出現落差,那麼執行統計的意義及目的當然完全喪失!

而令人悲哀的是,現階段台灣官方單位,從中央到地方,各項統計竟都出現與社會逐漸脫節的問題!

就拿最近主計總處公佈的104年國富統計來說,家戶金融債務負擔雖達170萬,但平均財富仍高達1123萬之歷史新高。只不過,大概多數民眾都無法體會擁有這1123萬家庭財富的實際感覺,因為一來這已是兩年前的數據,而且這幾年萬物齊漲,只有薪水不漲,多數人日子都是勉強度日,哪還有什麼額外財富。

這次家戶統計,其實和過去其他類似統計一樣,如經常薪資六七萬一個月,和民眾主觀觀感差距甚大的關鍵,不是在於數字落差,而是在『平均』一詞。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如果財富分配(或薪資所得等等)的狀態是常態分布,也就是收入極多和極少者是少數,大部分人的經濟能力都差不多(在中上水準),那麼平均值就能明確呈現,或至少貼近真實狀態。但如果真實情況不是常態分布,而是收入極多和極少的人占多數,那麼平均值就完全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而台灣目前現狀正是如此;無論薪資所得或財富分配,都早就脫離常態分佈的狀態,且是多數人朝收入變少的方向移動。如此這般,官方用平均值來做相關統計,自然就和民眾觀感差別愈來愈大。

一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呈現常態分佈,這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社會的理想狀態,但現實往往並非如此。就以台灣來說,這幾年無非就是稅制、教育等相關制度(有利資產階級),因此不但富人愈富、窮人愈窮,甚至原本應作為社會穩定支柱的中產階級也快速消失,而且多數是往窮的方向靠攏。

當然現在木已成舟,社會貧富差距還持續擴大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官方統計如能至少改成中位數,十之八九數字可能會降低,甚至變得難看,但也才真正貼近民眾實際感受,也才能真正做為施政策略修訂的參考。

所以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誠心建議官方各統計單位,不要再停留在統計平均值的舊思維中,現實狀況早已改變,官方自己也心知肚明,那就該跟著改變,至少額外製作一項中位數數值,才更能反應真實狀態,或更貼近庶民感受。否則,就是每次公佈統計數據,然後等著成為外界批評、揶揄的對象!

本文獲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