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畫面,非當事畫面。(圖/東森新聞)
文/住展房屋網
日前某報財經觀點,刊出台灣室內設計協會王玉麟口述觀點,直指目前房地產市場的最大問題或盲點,在於過度強調商業行為或產值,卻沒有人從生活(品質)的角度切入,就連政府蓋公宅,都只是把土地空缺填滿而已,於是開發商不必挖空心思規劃商品,只要找對地段就能賣房子。
他認為,台灣房市要推動觀念革命,也就是『好宅不必是豪宅』,如此這般,不僅民眾換房意願大增、都市更新找到出路,人們生活品質改善,房市才能真正『變好』。
的確,儘管我們常說,房子是拿來住的,但現實面卻又是如此殘酷,因為多數人在購買、甚至在談論房屋或房市時,講的都是價格漲跌,都是景氣起伏,似乎沒有人真正關心,房屋不僅是居住的硬體,也是軟體,當中包含各類建材使用、結構安全、室內格局配置、裝潢設計,甚至家具、家電擺設,都和你我的生活品質,甚是居住安全息息相關。
只不過,或許在有土斯有財觀念的作祟下,國人把房屋當作投資財的觀念根深蒂固;尤有甚者,房屋又是許多專業的結合,因此很容易形成資訊不對稱、不透明的情況。於是久而久之,就連一般剛性需求者,買房也都把價格當做第一,甚至唯一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其他重要元素卻反而不求甚解。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如果國內這種把房子視為理財商品或工具,也就是房產過度投資化的觀念繼續存在且蔓延,那麼追求好宅而非豪宅,也就始終只是理想,不可能實現。
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樣是介紹室內裝潢,國內類似節目的內容,總讓人感覺冷冰冰、無法產生共鳴;但其實是相似內容,日本製作的節目如住宅改造王等,即便語言不通,但我們還是能感受,設計者與使用居住者之間強烈的情感牽絆;這當中原因就是,他們把房子真的當房子看,當房子用,而台灣人卻總把房子當作投資理財工具。
當然,一時之間要國人改變這樣的觀念,還來日方長,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至少官方能做的還很多,也就是把房產做為民生居住財貨的本質稍稍拉回來。方式之一當然是繼續興辦公宅,保障弱勢或有需要者的居住需求;再者,應盡速修正目前有關房地產的相關制度,包含整體稅制、容積甚至是整個都市計畫等等。
更簡單說,就是透過各種制度,一方面保障民生居住者的權益及需求,至於把房屋當投資工具運用者,自由經濟社會當然不必禁止,但要其付出適足之相對代價;畢竟房屋的本質仍在居住,仍是民生必需。
本文獲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