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馬祖列島在每年的四到九月會大量出現渦鞭毛藻(俗稱夜光藻),因為在夜間時生物體會發出螢光,將沿岸海水染成藍色,因此當地人俗稱「藍眼淚」。這兩天出現藍眼淚爆量,大家在臉書上瘋傳美照,並且一窩蜂準備攻略藍眼淚的旅遊行程時,是否有人反思大海正在掉淚?
藍眼淚是甲藻的生物發光現象,由於甲藻感受到環境變化而發出螢光,甲藻的全球分布相當廣泛,超過18種甲藻可以生物發光,大多會在沿海地區、河口或是大陸棚淺水區,因為這些地區通常都有豐富的浮游生物,提供甲藻充足的食物來源。
大量的藍眼淚出現是一個警訊
根據研究指出,由於甲藻是依賴大量的浮游生物為食,大量繁殖的情況意味著海洋中具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海洋環境處於一個比較不健康的狀況,當甲藻繁殖數量過多形成赤潮時,容易會附著在魚隻的魚鰓上,造成魚類窒息死亡。甲藻在死亡之後,會被自然分解產生出屍鹼與硫化氫,並且會滲出高濃度的氨與磷,使得海水容易變質,危害生態環境。
越來越多的觀光客
由於這兩年馬祖的藍眼淚變成的觀光之後,多了許多追淚的觀光客,從2014年的8萬旅客,2015年增加至13萬。但是有一些遊客希望能夠看到藍眼淚的光影美景,因此會擲出身旁石頭來產生水花,其實這樣子的作法除了危險外,也破壞景觀。
還有很多地方有藍眼淚
馬祖:可能是因為中國沿海地區的水太肥了,產生優養化現象,以至於在馬祖出現藍眼淚。連江縣府規劃了一系列的旅遊行程。
金門:金門跟馬祖一樣也出現了藍眼淚,但是縣府並沒有將其規劃旅遊行程。
香港:根據研究指出,可能與當地農業汙染問題嚴重有關連,因此才會產生夜光藻。大量的觀光客對於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困擾,而且有發生破壞環境與公物的行為。
美國:在美國加州的 West Linda Mar 海灣有出現藍眼淚的罕見海景。
澳洲:維多利亞的吉普斯蘭湖,是澳洲的著名景點之一,比較廣為人知的名稱是「藍光湖」。
馬爾地夫:在幾年前網路上所瘋傳在澎湖的藍眼淚照片,是來自於馬爾地夫的瓦度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