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小到大總會經過各種需要付出情感的階段,像是與家人的親情、與男女朋友的愛情或是對於好朋友的友情,在這些情感付出中,往往最深刻與生活化的就是親情與愛情,但是這也是最容易被傷害的情感。
什麼是情感勒索
這個名詞在台灣或許不這麼普及化,這是在1997年由美國的一位心理醫師Susan Forward提出的概念,並且也推出了一本書--《Emotional Blackmail: 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這本書在台灣被翻譯成《情緒勒索》。
情感勒索是指身旁親密的人,會利用一些方法,可能是間接或是直接的威脅我們,如果沒有服從於情感勒索者的威脅,他們就會用他們的方式來懲罰我們。情感勒索者的目的有別於一般的勒索,他們的目的不一定是為了要錢,更多的是勒索關注、時間與自由。
最常見的情感勒索在親子之間
「我這樣做是為你好...」,這句話大概是最隱形的情感勒索,在父母期望孩子能夠照著自己所規劃的框架成長時,都會說出這樣的話,當然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可能會聽到「你出門了,那我們怎麼辦?」、「你怎麼這麼自私......」、「我為你付出這麼多......」像是這樣的言語,利用了人在情感中的責任、愧疚心理,最後屈服於情感勒索者,順從著他們的意思。
久而久之,被勒索者會感到與父母生活很痛苦,不懂為什麼總是處於一個被威脅的狀態,好像放假沒有陪伴父母就是天大的罪過,而後被剝奪走的是被勒索者的自由與精力。
最隱性的情感勒索在愛情之間
在念書或是工作時,多多少少都有聽過情侶吵架,有一方揚言要自殺的故事,這就是很典型的情感勒索。在談戀愛的過程中,總會聽到有人會去查對方的通聯記錄、社群平台的聊天內容、電子郵件等等,遇到不熟悉的人名便開始質問,如果對方不願意回答,下一步大概就是哭、吵架,更嚴重就是說要去自殺。
這樣的情感勒索被愛情包覆著,或許在熱戀時期會願意將一切袒露出來,但是當感情趨於平淡之後就會發現自己需要有自由的空間,無法再持續這段令人窒息的愛情,分手可能是唯一的解決之道,但情感勒索者可能不願意放棄這段感情,之後可能就會發生一些傷害性的行為。
如何停止持續被情感勒索
說到底情感勒索就是建立在一方面勒索,而另一方面願意被勒索,只有跳出這樣的循環才有可能停止情感勒索的發生,因此當自己發現已經在情緒勒索循環中時,應該要試圖停止營造被勒索的情況以及讓勒索者走出對自己的期待。
當然say no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問題,並且對於勒索者的態度該如何拿捏也是一大學問,基本上就是需要告訴勒索者表達出:我不會順從你,但是我並不會不被你勒索後就不理你。
如果你發現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都無法改變情感勒索的現狀,那就求助心理醫師吧!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