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橫的起點 回憶的中介 故鄉的終點 角板山復興公園

●(圖/小編提供)

70年代,白先勇集結數篇短文小說所發表的《台北人》,其主要的題材皆是關於1950年從中國大陸來到台灣的形形色色的人們以及它們的生活;人,不管走到哪裡,離開家有多遙遠,可是,卻永遠沒有辦法忘記,屬於自己的「家鄉」。

沿著大溪慈湖的後山繼續前行,約20分鐘的車程,來到了位於桃園縣復興鄉的角板山-蔣公行館,起初行館是為木造平房,名為「太子樓」,遽聞日本裕仁天皇來台時,曾在這裡住過一晚;民國39年,蔣公除了興建大溪慈湖行館之外,當視察到角板山「太子樓」時,遠眺群山、俯瞰大溪,霎時「思鄉」情緒滿溢,順口將這裡取了個名字「溪口台」(蔣公故鄉為浙江省溪口鎮),而太子樓則成了「蔣公行館」。

角板山,其名稱來源有好幾種不同的說法,起源最早的要溯自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據說,他巡遊至此,見山峰突起如角,河階平坦如板,便稱此地為「角板」;此台地位於石門水庫上段的北岸,從行館的視角往外看,兩邊各有一條溪流切過;昔日的「蔣公行館」,如今已成為「復興公園」,在這裡沒有莊嚴的憲兵站哨,亦沒有過多探訪的遊客,從周遭自然的山水屏障、精簡樸實的行館擺設,以及滿山遍谷的梅花樹來看,卻實實在在的能感受出來蔣公當年內心「思鄉」的糾結。

既然這裡曾經是蔣公的居住所在,不免都會有所謂的「神秘通道」,然而隨著行館的對外開放,這條神秘通道也赤裸裸的展現在眾人面前,這條長80公尺、寬4公尺、高3公尺的隧道,除了那帶有歲月味道的「防彈鋼門」仍保有些許的戰備感覺之外,隧道內明亮整潔;而走出隧道後,便可看見純白的行館,順著行館前方的小徑,有一座「思親亭」,而透過思親亭,映入眼簾的就是山下的溪口台地及峽谷風光。

另外從行館的左邊道路走上去,可以看見一座人工湖,沿著湖旁邊種的一排楓樹底下走,享受著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也別是一種趣味;當然,在欣賞完迷人的山嵐水色之後,位於復興公園入口處旁的形象商圈也是遊客們不容錯過的美食休息區,這裡不但充斥著濃濃的泰雅族美食,還有香菇、水蜜桃、紅娘芭樂、水梨、野生靈芝、野菜等許多在地的山產讓遊客嘗鮮。
角板山 桃園 梅花 櫻花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